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科于 2014年 2月 ~2016年 10月收治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8例,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38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 5例、有效 30例、无效 3例。结论:采用药物和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问主要对于中性粒子细胞和视网膜肿瘤(RB)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2021年6月,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我国进行治疗的患者为60个。同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比较两个组的实验性指标,然后在此过程中采用Logistic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比较了二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材料,这些基本材料主要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淋巴细胞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P1,P

  • 标签: 肿瘤 诊断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不是所有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但是与视力无病变的人群来讲,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不早期治疗干预,患者将出现视力失明的情况,本次就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方法:此次从医院科室抽取的病例,共选择8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奇偶数的形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组给予巩膜环扎术干预,归为对照组,偶数病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复位率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症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更优,有比较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症,主要给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干预,该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极为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缺血指数(ISI)随其变化的相关性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眼科就诊的122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160只患眼,其中男62例88只患眼,女60例72只患眼,平均年龄为(47.23±3.56)岁。非增殖型DR(NPDR) 85只患眼,包括轻度22、中度46、重度17只患眼,增殖型DR(PDR)75只患眼,按不同程度进行分组。采取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系统比较不同程度DR不同及相同区域ISI的差异。结果:轻度NPDR组患眼,不同区域ISI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252,P=0.056);中度NPDR组患眼,后极部ISI显著大于全视网膜、中周部及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2.523, P=0.000)。重度NPDR组患眼,全视网膜、后极部、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567, P= 0.003);PDR组患眼,全视网膜、后极部、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远周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231,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全视网膜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2.675,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后极部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2.768, P=0.000);重度NPDR组及PDR组患眼中周部ISI显著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5.723,P=0.000);PDR组患眼远周部ISI大于轻度NPDR组、 中度NPDR组、 重度NPDR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26.572,P=0.000)。结论: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后极部与中周部缺血程度较为严重,且随着DR病情加重,后极部和中周部缺血情况越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血指数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99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研究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辅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药物 复方血栓通胶囊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节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改善中心凹厚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有效性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系统观察糖尿病大鼠4w、8w、12w和24w视网膜病理改变,特别是视网膜Müller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视网膜Müller细胞从4w开始出现少量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随糖尿病的病程逐渐加重,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状明显。各时段均未发现典型的毛细血管闭锁、管腔狭窄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基本正常。结论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要早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神经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改变最明显,并随糖尿病时间的延长Müller细胞形态结构改变更加明显。

  • 标签: MÜLLER细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形态学 超微结构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8只眼)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根据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三期,分别为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收治的40例患者均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三期DR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三期DR患者随访一年后临床疗效均较高,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0.00%及92.86%。组间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不同分期DR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不同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最富含于视网膜内,因糖尿病不能凋整其水平,从而可以损害视恻膜。方法我们应用ELISA检测法检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BDNF和用链脲佐因素(streptozotocin,STZ)引起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视网膜中的BDNF水平。结果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BDNF水平较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10.0±8.1~25.8±8.5ng/ml,P<O.001),比较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也明显减少(10.0±8.l~21.8±4.9ng/ml,P<0.001),而糖尿病大鼠比较非糖尿病鼠对照组,其视网膜和血清中的BDNF也明显减少(P<O.05)。此外,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视网膜中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有关的激酶(TriB)受体表达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较非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O.001),、半胱氯酸蛋白酶Caspas-3的活性检测在引起糖尿病3w后的大鼠视网膜中却是增高的,且一直维持至10w仍然增高,与BDNF的水平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糖尿病人的BDNF水平降低,可引起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凋亡和神经变性,其后在DR中引起神经血管的损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变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凋亡 血管新生
  • 简介:视网膜结构复杂,主要由神经细胞及围绕其周围的胶质细胞组成。深入研究其细胞定量分布和排列并掌握它的规律,对认识视网膜组织的起源发展和形态学结构特点,以及揭示视觉和某些视网膜疾病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定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加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及健康教育的护理,疗效的观察。结果68例(7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视网膜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再次发生网脱的机会,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应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与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3.33%);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视网膜激光光凝 硅油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ion acuity,BCVA)和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CVA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症患者归类到本研究范畴,以治疗方式分组为试验组、对比组各30例,采取治疗方案分别为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日、术后7日、术后90日4个阶段眼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概率。结果两组各阶段眼压变化相差不远,术后3日、术后7日两组眼压均较术前升高,术后90日后,两组眼压均与术前相近,P>0.05;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概率为6.67%,而对比组为26.67%,试验组显著优于对比组;试验组术后并发出现几率更低(13.33%<43.33)两相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25+与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患者眼压影响相近,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发症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