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睑腺按摩对睑腺功能障碍干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睑腺功能障碍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生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睑腺按摩,两小组采取相同的疗程,以七周为一疗程,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患者各项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为(11.34±1.52)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63±1.47)s,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对患者眼部畏光、充血、疼痛、异物感四项症状进行积分评价,研究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睑腺功能障碍干眼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睑腺按摩,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雾化熏蒸加睑腺按摩护理干预在睑腺功能障碍干眼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调查。方法抽选74例睑腺功能障碍干眼患者,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雾化熏蒸,予爱丽眼液滴眼治疗;观察组患者开展雾化熏蒸加睑腺按摩护理,予迪可罗药膏、爱丽眼液滴眼治疗;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干预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有34例患者病情改善;对照组有28例患者病情改善,比较存在明显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分别有35例、30例,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1%,比较存在显著明显差异,P<0.05。结论雾化熏蒸加睑腺按摩能够有效改善睑腺功能障碍干眼患者的病情,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

  • 标签: 雾化熏蒸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制跟骨解剖治疗严重粉碎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治的严重粉碎跟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研究组使用特制根骨解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粉碎根骨骨折患者应用特制根骨解剖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缩短手术进行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了患者痛苦,该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特制跟骨解剖板 严重粉碎性 跟骨骨折 临床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股韧带(MFL)附着区半月真、假性撕裂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03月~2018年03月证实为MFL附着区外侧半月后撕裂患者42例真性撕裂组,同期行关节镋检童证实IMILM完整的膝外伤患者4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伴前交又韧带(ACL),都行MKI检查,。结果ACL损伤对照组42例中的35例正常股韧带附着区出现纵行线状高信号(83.33%,35/42),为假性撕裂。真性撕裂组、ACL损伤对照组的矢状面连续显示层数分别为(5.9±1.1)、(2.3±1.5)层。结论“连续线征”、“拉链征”是MFL附着区半月撕裂的特征MRI表现,有助于与假性撕裂鉴别。

  • 标签: 半月板,胫骨 韧带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8年5月收诊的58例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n=29),另一组设为观察组(n=29)。其中,对照组行半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间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用于治疗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跟骨解剖的必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跟骨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跟距关节,实施跟骨解剖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骨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跟骨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跟骨解剖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跟骨解剖的必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跟骨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跟距关节,实施跟骨解剖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骨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跟骨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跟骨解剖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外侧半月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基线数据,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膝盖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侧半月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或缝合术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可改善手术后各项恢复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 缝合术 外侧半月板撕裂 关节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脓胸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与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剥脱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2017~2018年本院收治结核脓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2例。微创组给予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剥脱术,开放组给予开放胸膜纤维剥脱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FVC、FEV1、FEV1%、PEF%、FVC、LVEF以及LVEF均优于开放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结核脓胸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结核性脓胸 心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军事训练是部队提高战斗力,提高士兵军事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因为训练环境恶劣、官兵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没有落实等诸多问题,导致官兵极易出现训练损伤,其中尤以膝关节部位训练伤最为显著。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担负着人体运动的重要功能,但其在训练中受到扭转外力极容易导致膝关节半月损伤,造成关节活动机械障碍,影响训练效果。本文分析了军事训练膝关节半月损伤发病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

  • 标签: 军事训练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钛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分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取钛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则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2±9.1)min,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1%,生活质量评分为(87.6±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钛内固定术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 标签: 钛板内固定术 颌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足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34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失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2%,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71%,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短,愈合所用时间相比参照组较少,实验组失血量也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治疗足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内固定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骨折片移位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内固定 治疗效果 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应用锁定接骨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急诊手术,术中采用锁定加压接骨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情况,临床治疗疗效,术后创伤关节炎、关节僵硬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40个月的随访,术后3例发生切口红肿,经消肿以及局部理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4例发生创口坏死,经消肿处理后观察坏死皮缘结痂,脱痂后均切口愈合。2例切口坏死继发感染,经抗炎、消肿、切除坏死组织以及VSD技术治疗后均切口愈合。根据Johner-Wruhs评分制定的踝关节骨折疗效进行判定,效果为优的人数占比为40.00%(8/20),效果为良人的数占比为30.00%(6/20),效果为可的人数占比为15.00%(3/20),效果为差的人数占比为15.00%(3/20),优良率为70.00%(14/20)。术后20例患者的创伤关节炎发生率为15.00%(3/20),关节僵硬发生率为10.00%(2/20),骨折愈合时间8~36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4±3.7)周。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0%(15/20)。20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2)min、(1.9±0.3)万元、(9.1±1.4)d。结论急诊应用锁定接骨治疗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创伤关节炎以及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Pilon骨折 急诊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手足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肱骨干骨折是常见上肢损伤之一。微创接骨接骨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多用于治疗长骨骨折,尤其是下肢长管状骨。然而,由于上臂解剖学特殊,使其在肱骨干骨折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RIF)与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风险。方法: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61例;其中,行ORIF31例(ORIF组),MIPO30例(MIPO组)。记录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得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术后ORIF组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各2例;两组各合并浅表感染1例;无内固定失效、深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与不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X线暴露时间长于ORIF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IF组(P〈0.05)。术后6、12周,MIPO组DASH评分优于ORIF组(P〈0.05,P〈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提示功能恢复均良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与MIPO均可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获得骨愈合、恢复肢体功能。应用MIPO技术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快,切口更美观。然而,应用微创技术,X线暴露时间长,需注意手术人员及患者防护。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
  • 简介:摘要: 半月损伤 属于一种运动损伤,损伤的发生会对患者正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做好修复和治疗工作时临床中一直备受关注的课题。目前临床可采用多种方法对 半月损伤 进行修复和治疗,本次我们基于其损伤针对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作出综述。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治疗新进展
  • 简介:背景: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损伤,漏诊率高,尚无统一标准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接骨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6.2±10.7)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Ⅱ型1例,Ⅲ型1例)。入院后即刻确诊股骨近端骨折13例,延迟诊断3例,延迟时间为5-6d。全部病例均采用接骨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重建锁定接骨或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35-231min,平均(179.7±26.3)min;术中出血量为430-575ml,平均(497.8±40.1)ml。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6.2±6.1)个月。14例股骨近端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4.2±0.9)个月;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9个月仍未愈合,行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后5个月愈合。14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3-7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5.1±1.1)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4个月愈合。末次随访的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股骨颈内翻畸形1例,股骨颈骨不连1例,股骨干骨不连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和延迟诊断率较高,且治疗复杂。应用接骨系统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半月损伤的患者,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将患者的在仪器上的表现情况进行分级。结果在80例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中,内侧半月损伤的数目为28例,前角损伤的6例,后角损伤的22例;外侧半月损伤的数目为52例,前角损伤的16例,后角损伤的36例。一级损伤为16例,百分比为20.0%,二级损伤51例,百分比为62.2%,三级损伤13例,百分比为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损伤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一般可以清晰看见半月的形状以及位置和信号的一系列变化,核磁共振能够为膝关节半月损伤的诊断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