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2月期间收治的20例ECMO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ACT、APTT,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及护理对策。结果 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2,P<0.05)。结论 在ECMO治疗期间,患者的APTT和ACT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在ECMO治疗中,患者的内源凝血途径和血液凝固能力存在密切关联,APTT和ACT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依据。

  • 标签: ECMO 活化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对其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4例,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34例,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输血量,对缩短患者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治疗 住院时间 止血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梗阻治疗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04~2024.04就医的小肠梗阻患者60例,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鼻胃导管,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比对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症状,并缩短其排气排便时间,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经鼻肠梗阻导管 小肠梗阻 症状改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45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记录其留置针留置时间,分析对留置时间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入组450例患者中,留置时间<3d的患者有98例(21.78%),提示留置时间较短(注:≥3d提示留置时间正常)。经单因素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否,与7项因素密切相关(P<0.05);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独立因素有5项。结论 较多因素均会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产生影响,实际工作中,临床应从强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留置管理以及做好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等多方面着手,从而进一步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儿童禁食时间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生理、代谢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对儿童与成人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儿童禁食时间的特殊性,并为儿童合理饮食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儿童 禁食时间 成人 生理差异 代谢特点 营养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按压时间对于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在拔针之后所产生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部入院后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并一次穿刺成功的249例患者,并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选择按压4分钟有119例患者,观察组选择按压6分钟有130例患者,并对比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人数以及皮下出血的认识均显著少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对于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在拔针之后,叮嘱患者按压6分钟,所产生的止血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按压时间 静脉输液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储存温度对全血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2袋全血分成两组,在不同温度(4°C、16°C、22°C、30°C)和不同储存时间(1至22天)条件下,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储存时间不超过20天且温度为16°C时,血液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但当温度升高且储存时间超过20天时,FHb含量显著增加,血液质量受到显著影响。结论:有效的温度控制对于维持血液质量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长时间储存期间。推荐使用冷链保存系统以提高血液质量和保证安全输血。

  • 标签: 全血 红细胞 保存温度 游离血红蛋白 冷链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本次将疗养中心在2022年1-12月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均采取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36例于入院2周后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36例于入院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在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44%,与对照组的80.56%比较明显更高(P<0.05)。(2)康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康复治疗中,于入院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治疗 介入时间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症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2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前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为P>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表达水平更高,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更短,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可加速临床症状消失,积极改善肺部功能指标等。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优质护理干预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肺部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早期妊娠的重要指标,常通过尿液检测来确认怀孕。然而,尿液中的HCG浓度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时间因素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时间段尿液采集对HCG浓度的具体影响,帮助理解最佳检测时间并提高结果准确性。

  • 标签: 不同时间段 尿液采集 HCG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收集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在不同时间尿检时对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区间为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随机选择该区间在本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收集其清晨空腹尿液标本,之后在0.5h、1h、2h三个时间段进行尿检,并对比不同时间段同一患者尿液标本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实验时间可知,不同时间段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有着一定改变,但尿沉渣检验结果和尿干化学分析结果之间并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尿液标本收集后的2小时内进行尿检其检验结果差异并不大,因此,为了对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应在2小时内完成患者尿检工作。

  • 标签: 尿检时间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验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时间康复护理是一种专门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时间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时间康复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口腔清洁、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周期为一个月,每周进行三次护理。2. 效果评估:在护理前、护理后一周和护理后一个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包括食物通过咽喉的时间、摄食量、有无呛咳等。同时,记录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经过时间康复护理,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体数据如下:1. 护理前:大部分患者食物通过咽喉的时间较长,摄食时容易发生呛咳。2. 护理后一周:约60%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食物通过咽喉的时间缩短,摄食安全性提高。3. 护理后一个月:所有患者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食物通过咽喉的时间缩短至正常范围,摄食安全性显著提高。同时,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在护理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口腔感染和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时间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饮食指导、口腔清洁、吞咽功能训练等措施,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因此,时间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时间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效果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时间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38例,常规组6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康复组69例应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康复组在护理满意度(98.55%)明显高于常规组(88.40%),P<0.05;康复组在吞咽功能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效果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时间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38例,常规组6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康复组69例应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康复组在护理满意度(98.55%)明显高于常规组(88.40%),P<0.05;康复组在吞咽功能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混合痔患者进行不同中药熏洗时间的应用,比较对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拟选取我院肛肠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被诊断为混合痔且接受手术外的外切内扎术患者100例。诊断标准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不同中药熏洗时间的应用。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82.0%,观察组为96.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5min相比10min更加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手术患者的预后状态,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混合痔 中药熏洗 术后水肿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8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进行处理,观察不同静置时间下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静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静置时间组别间的检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静置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优化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流程,选择适当的混匀静置时间,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混匀静置时间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