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暴发心肌做临床分析,观察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探讨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暴发心肌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做常规检查,给予用药治疗,并对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儿采用抗休克及纠正心力衰竭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肌发病症状及心电图表现。结果合并室内传到阻滞死亡率为2.63%,心动过度死亡率为7.89%。心电图改变阳性率为94.12%。结论由于暴发心肌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很可能造成误诊。因此,及时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该疾病的死亡率。并且观察心电图的表现,要早于心肌酶的升高。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肌酶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并室性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口服稳心颗粒,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结果稳心颗粒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稳心颗粒 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显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0-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溶栓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呈显效的有79例(82.29%),呈有效的有10例(10.42%),呈好转的有5例(5.21%),死亡的有2例(2.08%);成功溶栓者共89例,成功率为92.7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到及时送诊的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8.0%。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电监护、病情观察、溶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1-01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选取中山市中医院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患者,选取新型早期生物标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观察APE早期H-FABP水平,比较其与心脏血清标记物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评估H-FABP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危险分层的意义,结果本研究表明,APE组H-FABP、BNP较对照组分别有明显差异性(P<0.01)及有差异性(P<0.05),而APE组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FABP、BNP呈显著递增趋势,且H-FABP阳性组在不良发生事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发生率增加。结论提示H-FABP是APE患者右室损伤和功能不良的早期标记物,是可用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肝癌实施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内科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选的患者均采用导管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实施治疗,同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所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缓解,体重增加,食欲好转,通过MRI及CT对腹部进行检查表明肝癌的病灶明显减小,化验AFP数值有所降低。结论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0-01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氧化酶II(COXII)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力衰竭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硫化氢(H2S)干预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组和H2S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腹主动脉结扎术制作大鼠心衰模型,术后12周,采用动物超声监测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监测左心室收缩压力(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记录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OXII的表达。结果:与心衰组比较,H2S干预组大鼠LVMI、IVS、LVPW、LVEDP及LVEF明显降低,而LVSP、LV±dp/dtmax显著升高(P〈0.05)。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心肌损伤程度减轻。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XIImRNA及蛋白明显高于心衰组(P〈0.05)。结论:心肌组织中COXII表达升高在心肌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H2S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心肌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OXII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腹主动脉缩窄 心力衰竭 硫化氢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简介: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兼顾肿瘤根治与手术安全是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作为肝胆外科医生,术者需结合自身经验与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简单有效、安全合理的切除方法、阻断技术和断肝设备,并按照规范化的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的肝癌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重要辅助检查及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4例MS患者青壮年女性多见,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为主,多数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脊髓和视神经最常见,实验室检查以脑脊液蛋白水平和IgG指数增高常见。MRI异常率高达83.33%。结论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部位、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学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提高临床确诊率,激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人有效。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12-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过去两年间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其中的96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名。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尿激酶冠脉内注入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更好的缓解患者各种症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临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0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例IgA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发病平均年龄为岁。病理分级越高,血尿素氮值越大,肾小球滤过率值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在不同病理分级间无显著差异。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型最常见。临床表现及免疫病理类型与病理分级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IgA肾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良,早期行肾活检并行病理分级分析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IgA肾病 肾活检 病理分级 临床
  •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作为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运动性震颤为主要特点。近年来特发性震颤中非运动特点不断被发掘,可分为认知(记忆和执行障碍,痴呆)、精神病学(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以及感官障碍(嗅觉障碍、听力障碍)。抑郁症作为一个常见的精神疾病,存在于相当一部分特发性震颤中,研究发现,ET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比常人要高,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认为非运动特点不但是疾病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疾病的首发症状。特发性震颤发病机理中有"GABA功能障碍"假说,而一些研究者指出抑郁症患者也存在GABA功能障碍,可见两者某方面可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对于其治疗尚缺乏证据及指南,需大量样本的多中心实验来探讨。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特征 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1-01
  • 简介: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于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位[1]。在肝癌晚期,肿瘤组织代替了大部分肝组织,以至没有足够的非瘤组织来满足日益长大的肿瘤以及体内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导致低血糖的发生[2]。由于原发性肝癌伴重度低血糖引起的症状常被肝癌症状掩盖,易造成误诊、误治,并且肝癌晚期病人进食、营养均处于较差状态,低血糖症状容易反复发作,难以纠正。重度低血糖不及时发现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低血糖昏迷,如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心、脑等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致死、致残,其危害极大[3]。本次研究收治11例原发性肝癌伴重度低血糖的患者,无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重度低血糖 护理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昏迷 恶性肿瘤
  • 简介: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功能状态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临床上,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是肩部疾患、创伤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尽管其病因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同,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不像冻结肩,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病程无法预测。

  • 标签: 肩关节僵硬 继发性 治疗 诊断 肩关节疼痛 活动范围
  • 简介: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急,病情危重,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外科手术,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我科自2003-06-2011-08,对1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实施了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效果满意。

  • 标签: 肝癌 出血 急症 动脉栓塞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激光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2例(64只眼)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P<0.05,增视率98.4%。结论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非常有效、安全、可靠的一种治疗手段,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