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丙戊酸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浆用正己烷提取,经2-溴-对硝基苯乙酮衍生后浓集进样,采用C18柱(150×4.6mm,5/μm),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环已烷羧酸为内标物,在波长252nm处测定。结果丙戊酸的线性范围为10.14~202.8μg/mL,平均回收率大于99.53%。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丙戊酸 血药浓度 血浆 药物监测 临床治疗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布洛芬家兔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正己烷—乙醚(8∶2)混合提取液提取,Ca柱,以甲醇—0.05mol/LK2HPO4(70∶30;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nm,柱温50℃,以消炎痛为内标物进行测定。结果:布洛芬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ml,线性范围是1—48μg/ml,相关系数r=0.9996。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布洛芬血药浓度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布洛芬 血药浓度 药动学参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普通浓度、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进行麦粒肿治疗的研究,将38例该病病例随机分组,患者均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19例)选择低浓度治疗方法,观察组(19例)采取高浓度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以高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对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可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不会较低浓度用药更高,因此,用药安全性可得到保证。

  • 标签: 麦粒肿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不同浓度
  • 简介:目的:获得较为明确的环孢霉素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有关临床报道听资料进行考察、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各医院报道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基本接近,大致为术后1月557-283ng/ml,1-3月375-225ng/ml,3-6月257-165ng/ml,6-12月150-120ng/ml,12月以上165-50ng/ml。结论:环孢霉素全血浓度调整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毒笥反应均减少。

  • 标签: 全血浓度 环孢霉素 血药浓度 调查 毒性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用药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血药浓度检测对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目前,临床上血药浓度的检测手段与技术越来越丰富,如何在技术检测中提高血药浓度检测水平,是众多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围绕当前血药浓度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药物安全性应用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血药浓度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测定血清中硝基安定浓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睾丸酮为内标,经YWG-C18色谱柱(4.6mmi.d.×200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2,v/v)]-水(58∶42,v/v),265nm波长处二极管阵列检测品检测;13例服药患者,设定时间抽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在45.4~454μg*L-1浓度范围内硝基安定和内标的色谱峰高比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2.08%(RSD=2.30%,n=9);最低检测限为25μg*L-1.13例服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平均值为98.90±36.74μg*L-1,其中5例连用卡马西平,8例连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其抗癫痫药的有效治疗浓度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本法测定硝基安定的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的常规监测.

  • 标签: 硝基安定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高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标放大免疫分析法(MEIT)监测我院128例住院患者应用地高辛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28例患者中,其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0ng·ml-1的共有74例,占57.81%%;低于治疗浓度的有22例,占17.19%;高于治疗浓度的有32例,占25.0%。其中,性别和年龄因素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进行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疗效 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2-01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患者地高辛(digoxin)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及时有效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38例心衰患者分成有效组,无效组与中毒组,应用酶标法对稳态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血药浓度有效组为(1.12±0.46)ng/ml,有效组为(1.47±0.84)ng/ml,中毒组为(2.78±0.72)ng/ml,中毒组与有效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有效组与中毒组之间在剂量与单位剂量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有效组剂量与单位剂量分别为(0.174±0.077)mg及(0.0028±0.0012)mg·kg^-1·d^-1,中毒组分别为(0.292±0.177)mg及(0.0043±0.0022)mg·kg^-1·d^-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但必须结合临床疗效综合考虑。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监测 临床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120例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共进行18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9例次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有100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ng/ml内,占总例次的52.91%,有66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即小于0.8ng/ml,占总例次的34.92%,有23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即大于2.2ng/ml,占总例次的12.17%,研究显示,性别对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结论经过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本院对于地高辛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对于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氟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患者使用氟康唑后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方法以非那西丁为内标,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78:2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当氟康唑血药浓度在0.5-1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7,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9.44%、94.02%、83.59%,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5.46%、104.81%、110.52%;日内、日间精密度和短期、长期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0%,样本提取后及2次冻融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 标签: 氟康唑 HPLC 血浆浓度测定
  • 简介:血液透析用的透析液是由水和A、B二种浓缩液根据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碳酸氢盐透析液,其中A浓缩液为高度浓缩,pH值酸性(2~5),不适合细菌生长。而B浓缩液浓度低,pH值微碱性(7.7~7.9),比较适合细菌繁殖。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基于各个透析室目前常规使用的干粉和液体二种B浓缩液和不同的操作方法检测最终透析液的细菌浓度,了解不同B浓缩液和不同操作方法对透析液中细菌浓度的影响,以便在工作中杜绝由于B浓缩液使用的不正确和不规范操作使得透析液的细菌浓度超过标准,对透析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碳酸氢盐透析液 细菌浓度 测定结果分析 不规范操作 浓缩液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于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接收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老年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资料,分析不同血药浓度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0.8-2.0μg/L 血药浓度的有效率 83.67% 最高,< 0.8μg/L 不良反应率 0.00% 最低, > 2.0μg/L 不良反应率 72.73% 最高,均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 71-81 岁 血药浓度显著高于 61-70 岁, P < 0.05 。 结论:患者年龄越高,地高辛血药浓度水平越高,同时维持适宜的血药浓度对保证疗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有重要价值,研究价值较高。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监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痴呆患者,研究总例数10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免疫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空白对照),将两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360.31±96.21)ng/L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175.21±40.11)n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从而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安全。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血浆&beta -内啡肽浓度 变化 意义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方法,并用该法对临床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PlusC(18)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6.3∶93.7,V/V),流速:0.4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99nm,内标为甲硝唑。结果美罗培南与血浆中其它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5~80.0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美罗培南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2.2%,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9%。测定10例患者美罗培南谷浓度范围为0.73~32.30μg·ml^-1,浓度值差异较大,其中3例患者的血药谷浓度低于4.0μg·ml^-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美罗培南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患者美罗培南的谷浓度差异较大,测定患者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对促进美罗培南在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美罗培南 UPLC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尿液中比阿培南的浓度。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超滤除去尿液中的大分子,采用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0.1mol·L^-1乙酸钠(用乙酸调pH为5.00)-乙腈(98∶2,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00nm;柱温:30℃。结果人尿液中无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产生干扰,结果表明比阿培南在0.4~200μ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11782.25C-579.30,r=0.999,定量下限为0.4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1%,95.12%和95.72%。日内RSD分别为3.2%、4.9%、4.1%;日间RSD分别为2.3%、5.8%、14.4%。结论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人体尿液中比阿培南的浓度

  • 标签: HPLC 比阿培南 尿液药物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液酒精浓度检测的过程中其不同保存条件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进行酒精浓度检测过程中所抽取的30例驾驶人员8mL静脉血,平均分为4份,每份2mL,获得A、B、C、D四组血液样本,每组30份。4组样本均于抽血后进行即时检测,对A组剩余样本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带塞的玻璃试管密封保存,对B组剩余样本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带分离胶的真空试管密封保存。对C组剩余样本则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敞开放置于玻璃试管保存,对D组剩余样本则于常温环境放置于带塞玻璃试管密封保存,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计算平均值与初始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血液酒精浓度检测受保存方式影响较大,A组检测结果数据与即时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和A组检测结果,C组、D组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即时检测结果、A组检测结果,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酒精浓度在盛放检测的过程中,应选择玻璃试管,并在密封条件下进行保存。

  • 标签: 血液 酒精浓度检测 保存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血磷水平[(0.79±0.27)mmol/L]较对照组[(1.04±0.43)mmol/L]低(t=3.296,P〈0.01);正常血磷组与低磷血症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7,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磷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3,P〈0.01);血磷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低磷血症,并且血磷水平低者,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 标签: 脓毒症 健康状况指标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的药物分布及动态变化.方法收集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后,不同时间点的腹水标本,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口服2h后,即可在腹水中检测到,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腹水中达药物高峰时间(Tmax)约6.0h,腹水药物峰浓度(Cmax)2.520±1.213μg@ml-1.此后逐渐下降,至12h趋于稳定.结论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较短时间内在患者的腹水中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300mg口服后,腹水中有效药物浓度可持续时间长达12h以上.

  • 标签: 左旋氧氟沙星 肝硬化 腹水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