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对太空环境的涉足,有关空间生物学和空间医学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与地面环境相比,太空环境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高速运动的尘埃和微流星体等因素。微重力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因素,成为空间生物学和空间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及重点。有研究表明,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骨丢失、肌肉组织代谢与形态功能改变、免疫系统及功能改变等。

  • 标签: 微重力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 研究采用我诊所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5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样本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应用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按摩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腰肌劳损患者,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肌劳损症状,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腰肌劳损 肘部重力按摩 效果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力喂养与常规鼻饲对于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7月 ~2016年 7月出生的 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重力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结果:试验组胃管留置、出生体重恢复、达全胃肠营养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鼻饲早产儿采用重力喂养,可以促进其奶量增加,更快达到全胃肠营养,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力喂养 早产儿 喂养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常规鼻饲喂养与重力喂养的效果及作用。方法: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鼻饲喂养,观察组行重力喂养。比对体征变化、喂养指标、满意度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体征变化水平、喂养指标水平、满意率均优(P<0.05)。结论:与鼻饲喂养相比,新生儿护理中运用重力喂养的效果更好,不仅能改变营养状态,还能稳定新生儿体征,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鼻饲喂养 重力喂养 新生儿护理
  • 简介:背景:Halo重力牵引在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时间及二期手术矫形时机仍未完全清楚。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Halo重力牵引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为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伴肺功能障碍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7~16岁,平均(11.1±2.6)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14.3°±9.2°,后凸Cobb角平均95.8°±18.9°。所有患者均行一期Halo重力牵引和二期手术矫正脊柱畸形。根据牵引前肺活量(VC)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牵引前和牵引后3、6、12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分析相关肺功能参数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牵引前、牵引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明确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的适当时机。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牵引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稍高于牵引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肺功能水平较牵引前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6个月,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和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的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均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牵引后1年,所有患者的肺功能较牵引前、牵引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5),但与牵引后6个月水平相当(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基本恢复正常。牵引后各项肺功能参数变化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青少年患者行Halo重力牵引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肺功能显著高于牵引前和牵引后3个月,特别是牵引前表现为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牵引后6~12个月是二期矫形手术�

  • 标签: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呼吸功能障碍 Halo重力牵引
  • 简介:目的观察4周模拟失重大鼠股动脉血管整合素(integrin)αvβ3信号通路重要分子表达和黏着斑(focaladhesion,FA)形成的变化及间断人工重力(intermittentartificialgravity,IAG)对抗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组(HU组),间断人工重力组(IAG组)和对照组(CON租)。采用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β3、存在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ERK1/2)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股动脉FAK形成的变化。结果免疫蛋白印迹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αv、integrin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IAG组大鼠股动脉以上蛋白的表达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K、Src和ERK1/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integrinαvβ3、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阳性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而IAG组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FAK、Src和ERK1/2的阳性表达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的黏着数目较CON组明显减少,而IAG组大鼠股动脉FAK的数目较HU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模拟失重使得股动脉integrinαvβ3以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p-FAKY397、p-SrcY418和p-ERK1/2的蛋白表达量降低,FAK形成减少,而1h/d的IAG能逆转这种变化。提示,integrinαvβ3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转导分子可能参与了失重所致的动脉重塑以及IAG对抗作用中的机械力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模拟失重 间断人工重力 整合素 局部应力 血管重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及体格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50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早产儿分成观察组(475例)和对照组(4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饲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状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经口喂养天数以及呕吐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胃液PH值较低,肠鸣音次数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干预前胃液PH值降低,肠鸣音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两组的干预前相比,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改善了喂养状况,加快了体格发育,增强了胃肠道发育速度。

  • 标签: 重力喂养 舒适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饲喂养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现在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之一,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的单位对于混凝土很重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也是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麻烦的工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凝土施工 施工技术 措施
  • 简介:摘要透水性混凝土适用于不同的地域及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和发展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提高雨水利用率、蒸发降温、吸声降温、改善光环境、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对于营造一个优美、健康、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透水混凝土 防涝 吸声降温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有关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中。在房建施工中,最常用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到建筑整体结构安全。正所谓“细节决定一切”,做好混凝土施工细节的质量把控,对提高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一旦在浇筑中没有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或者施工技术不到位,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仔细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研讨期限,取该时段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为例,随机编号将其分至一二两组:一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二组20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优一组(P<0.05)。结论:对于行“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而言,其围术期护理干预的选择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更具优势性,可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钢筋混凝土术” 股骨上段骨转移瘤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