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儿童肺功能检测仪对毛细支气炎患儿及对照组婴儿进行呼吸频率(BF)、到达呼气峰值的呼出量与总呼气量之比(VPEF/VE)、从开始呼气至达到最大呼气流时间与总呼气时间之比(TPEF/TE)、呼出50%潮气量时呼气流与呼气峰流速之比(50%PE)、呼出75%时呼出流速与呼气峰流速之比(25%PF)等参数的检测,并描记潮气流容量环(TFV环)。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与对照组相比,VPEF/VE、TPEF/TE、50%PF、25%PF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TFV环形状也有明显区别。结论VHEF/VE、TPEF/TE、50%PF、25%PF及TFV环可作为评价婴幼儿气道阻塞程度的可靠指标。

  • 标签: 婴儿 毛细支气管炎 潮气呼吸 潮气流速容量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呼气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38例,联合应用特布他林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呼气流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PEF、RQ、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呼气流,与单用布地奈德相比更具优势。

  • 标签: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哮喘 呼气流速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肿物中收缩期流速峰值(PSV)能否鉴别乳腺的良性与恶性肿物。方法133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46例,乳腺良性病变87例(包括纤维瘤58例,炎性包块7例及增生性病灶22例),均经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测量PSV,对所有病人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地比较了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之间的PSV差异。结果46例乳腺癌的47个病灶中检出血流信号42个,58例纤维瘤的69个病灶中检出血流信号41个,7例炎性包块和22例增生性病灶中均检出血流信号。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PSV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独用PSV鉴别乳腺的良恶性肿物是不可靠的,因PSV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物 彩超 收缩期流速峰值
  • 简介:患者1,女性,23岁,因“发现左下肢肿块7年,左膝皮肤破溃10个月”于2017年10月9日入院。患者7年前曾因先天性动静脉瘘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肿块消失,本次入院诊断为左下肢先天性动静脉畸形。MR示左侧大腿中下段前外侧皮肤、肌肉组织广泛的“血管瘤”样改变,伴静脉提前显影(图1A)。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畸形 腔内治疗 先天性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流速 皮肤破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流速湿化氧疗系统在建立人工气道重症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我科并建立人工气道的246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2月2018年月建立人工气道的275例重症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传统的人工鼻湿化吸氧,试验组则采用高流速湿化氧疗系统持续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以及带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脱机48小时后肺部感染率及患者带管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速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效果由于传统的人工鼻湿化,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带管时间,满足临床脱机患者的需求。

  • 标签: 氧疗湿化 人工气道 重症患者 脱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因素,以便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全血采集的效率。方法此文研究对象是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中心血站的100名献血者,统计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相关因素。结果400mL采血规格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显著比较于200mL采血规格,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随机采血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集中采血,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25岁及以下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其他年龄区间,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男性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速比较于女性,数据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存在。结论影响全血采集的平均流速的相关因素有多种,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全血 平均流速 影响因素
  • 简介:断指再植手术现已广泛开展,术中操作不当、血管条件差、感染及术后护理不当等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可致再植手指坏死。临床医师常苦恼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而当临床表现明显,出现皮温肤色改变、患指肿胀及毛细血管返流异常等情况,可确诊为血管危象时常常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本文中应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量指端血流速度.探讨其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 标签: 血管危象 指端 血流速度 早期诊断 断指再植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侧肺在无呼吸性气流通气时对单肺通气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实验组在OLV(单肺通气)期间,术侧肺持续接受5L/min的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分别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3min(T2)、33min(T3)这三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5ml,用以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在T3时间点,对术侧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检测灌洗液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的浓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血清NF-kB、IL-6和SP-A浓度显著降低(P<0.05),IL-10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F-kB、sICAM1和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SP-A和IL-10的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OLV期间,对术侧肺进行5L/min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减轻术侧肺的损伤。

  • 标签: 单肺通气 无呼吸性气流通气 炎症反应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峰流速仪及屏气试验探讨 COPD 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折点 。方法 : 选取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6月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呼吸一 科 COPD 患者 120 例,年龄 30 岁至 75 岁 , 平均( 46.2 ±12.6 )无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患者,通过入院与出院时通过峰流速仪与屏气试验检测患者 PEF 变异量与屏气时间变异量统计出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折点 。健康受试者 40 例,年龄 30 岁至 75 岁,平均( 38.2 ±16.6 ),通过峰流速仪与屏气试验检测间隔 1 周(期间无疾病发生) PEF 变异量与屏气时间变异量。 结果 :1 、 COPD 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 PEF 折点为 124 ±28.6 。 2 、 COPD 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屏气时间折点为 34 ±8.3 。 3.COPD 患者于健康受试者 PEF 变异量与屏气时间变异量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 通过检测出 COPD 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 PEF 变异量与屏气时间变异量折点, 具有预测 COPD 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参考指标,对 COPD 急性加重早期干预具有重要 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峰流速仪 屏气试验 COPD 急性加重期 COPD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和辛伐他汀对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血管痉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依达拉奉 辛伐他汀 脑血管痉挛 脑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索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上腔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通过股静脉注入血栓栓子建立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将探头置于右侧锁骨上窝,对血栓注入前后上腔静脉进行超声检测,测量收缩期回心波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回心波峰值血流速度(D)、心房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AR)及心室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VR),分析上腔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规律.造模前后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上腔静脉频谱指标随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肺动脉峰值收缩压超过30mmHg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成功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24只.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显示:在中度肺动脉高压组S、AR分别为(15.37±8.08)cm/s、(14.08±5.30)cm/s,与栓塞前S、AR[(19.92±7.27)cm/s、(10.05±2.81)cm/s]比较,S减低,A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3.155,P均<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S、AR、VR分别为[(14.72±7.42)cm/s、(21.84±6.56)cm/s、(13.03±6.67)cm/s],与栓塞前S、AR及VR[(0.49±0.19)cm/s]比较,S减低,AR、V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8.892、-2.101,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S、VR/S比值随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693、0.646,P<均0.01).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犬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AR/S及VR/S比值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可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高压 上腔静脉 肺栓塞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低对比剂用量联合低对比剂流速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共有60例患者前来医院就诊。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了两组,双低组26例和常规组34例。通过记录每个病例的CTDIvol(容积CT剂量指数)和DLP(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E)。结果 双低组的平均有效剂量为(0.76±0.13)mSv,而常规组为(1.91±0.54)mSv。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Z值为-5.23,P值小于0.001,表明两组之间的有效剂量存在显著差异。双低组的背景噪声显著高于常规组。Z值为-4.99,P值小于0.001,表明双低组的背景噪声与常规组相比明显增加。双低组的信噪比显著低于常规组。Z值为-4.56,P值小于0.001,表明双低组的信噪比较常规组显著降低。结论 低对比剂用量联合低对比剂流速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对比剂用量联合低对比剂流速 多排螺旋CT 肺动脉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减少咽拭子采集过程中病毒飞沫对医务人员面部的污染。方法 对普通病房空气流向进行监测 结果 患者无论是卧位是坐位还是站立,采集者的位置是与患者相对且头稍移向左或右,并与床头或床尾平行或与患者分别站立于门的两侧最安全,受正面的污染最少。结论 采集 1600多份咽拭子,无 1例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将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流到腰麻针口的时间控制在5秒以下,对照组患者则控制在10秒以上。结果实验组患者达到T8阻滞平面的时间和达到最高痛觉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8.86±0.34)min和(10.26±0.19)min,均远少于对照组的(12.38±0.39)min和(15.69±0.54)min,同时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例数远多于对照组,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例数则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将脑脊液流速控制在5秒以下的麻醉效果最好。

  • 标签: 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 不同脑脊液流速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