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城市化工厂爆炸中1例中年男性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治疗。方法采用好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运用情感支持、肌肉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对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和咨询治疗。结果心理测量提示(HAMD17)24、(HAMA)2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帮主患者缓解恐惧、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结论爆炸患者经历现场灾害,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加强社会支持,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特大爆炸 患者
  • 简介:目的监测舰艇在遭受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试验过程中所受冲击作用大小及舰员的生理参数变化,为实船水下爆炸冲击试验的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水面舰艇遭受水下1000kgTNT当量的沉底水雷相距100m的非接触爆炸冲击作用时,利用动态多参数生理记录检测仪(简称生参仪)对处在舰艇不同位置的9名舰员和1名模拟假人进行生理指标(心电图、心率、呼吸率、体表温度)及两轴向加速度值(Gz、Gy)监测记录;假人只监测Gz、Gy值。同时在舰艇内多个部位安放生参仪检测盒,监测记录舰体所受冲击力的大小。结果人体表心脏水平所受冲击力Gz值为(0.23~2.17)G,Gy值为(-0.39~0.66)G,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假人体胸部所受冲击力Gz值为(0.13~1.92)G,Gy值为(-0.42~0.85)G,高于同一位置的真人体。舰体所受Gz值为(3.41~>9)G~(-2.90~-5.45)G;Gy值为(0.91~2.98)G~(-0.49~-1.82)G,明显高于人体所受的冲击强度。爆炸前、后舰员的心率及呼吸率明显增快,爆炸前最快心率(107~171)次/min,最快呼吸率(22~29)次/min;爆炸后最快心率(113~155)次/min,最快呼吸率(24~33)次/min,爆炸后30min内平均心率和平均呼吸率均高于爆炸前,平均心率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19)。体表温度爆炸前后无明显变化。爆炸过程中没有发生人体损伤。结论水下爆炸冲击试验对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中舰员所受冲击作用强度及生理参数变化在安全范围内。

  • 标签: 非接触水下爆炸 舰艇冲击运动 加速度 心电描记术 心率 评估
  •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管理的方法,从“四化”入手,抓好“四个“教育即经常性教育、法制教育、专题教育、重点教育引导护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抓好“四个”建设即制度建设、技术建设、素质建设、骨干队伍建设,从而维护工作秩序和保障患者安全;控制好“四关”即物品检查关、护理常规关、环节质量关、终末质量关,从而促进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落实好“四个”关键步骤,即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三查七对”重中之重、事前控制,重在预防,实现安全工作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多样化抓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化抓建设,夯实安全功底;全程化抓监控,把牢安全质量;全员抓管理,提高安全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 事故 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 分析 交通事故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护理与转运,提高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成功率 ,总结工作经验。 方法 对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450 例交通事故创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院前及时且积极地急救, 急救成功 425 例,现场死亡 5 例,抢救无效死亡 20 例,成功率 94 %。结论 做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呼吸和循环支持、转运中监护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救 交通事故 护理 创伤 院前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继增多,肇事逃逸现象越发频繁。为找寻肇事逃逸者,打击犯罪,对交通事故的现场展开详细勘查,并对相关物证进行分析,成为了寻找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及肇事人的突破口,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交通事故 现场勘验 痕迹分析 法医物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