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正确的采集方式方法和样品的运输保存方法,以及保证收集和保存水样的方法正确有效是确保测试结果正确反映被测物体特性的重要部分。要获取切实有效的水质检测结果,必须及时进行样品检测分析,如果此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操作动作,将会严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测试结果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生活饮水和涉水产品的采样技术分析进行研究,分析如何提高收集和保存等采样技术。

  • 标签: 饮用水采样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连续核酸采样人员手卫生策略研究。方法:应用FMEA和PDCA组合管理工具进行管理,采用多模式干预战略。自2020年5月起,将该项研究应用于连续核酸采样人员手卫生工作中,分别于该研究应用前后随机抽取300例次采样人 员卫生执行情况和50次手部细菌培养和核酸监测情况进行对比(应用前为对照组,应用后为实验组),对比采样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质量。结果:对照组手卫生依从率83%,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81%;实验组手卫生依从率98%,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97%,核酸监测100%阴性。结论:连续核酸采样人员手卫生策略研究:应用FMEA和PDCA组合管理工具进行管理,采用多模式干预战略后,形成连续核酸采样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有效提高采样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举措,更好的进行疫情防控。

  • 标签: FMEA .PDCA .手卫生.多模式干预.智控手卫生物联网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酸被采样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小区中一个点位两个采样台的1000名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A采样台为对照组(n=500)和B采样台为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即常规核酸采集;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即采样前中后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核酸被采样人群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采样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核酸被采样人群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核酸被采样人群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6.89±2.74)分、(29.35±2.85)分低于对照组核酸被采样人群(48.79±3.58)分、(49.79±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酸被采样人群的采样满意度为98.0%(490/500),对照组核酸被采样人群的采样满意度为80.0%(4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被采样人群通过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采样依从性得已提高,采样满意度得到提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核酸被采样人群 采样依从性 采样满意度
  • 简介: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现今主要采用卫生控制来防控;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采样监测与控制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结果的最优途径。现根据职工劳动场所、接触有害物质等对劳动场所进行现场采样及实验室的检测分析,从而全方位的了解与分析职业卫生检测中质量控制效果,以提高整体检测流程,避免检测误差。本文以我市天然气净化厂为本次的研究场所,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了解职业并危害的化学元素浓度及解除强度等分析结果,旨在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准确性,从而明确危害因素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损伤,以预防各种职业病发生。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检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突然出现疫情爆发,我们要面临的大规模的核酸采样工作,而在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来完成此项工作,并且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方法 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临床医务人员反复进行核酸采样的培训和考核,并取得核酸采样证,进行了标准防护,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的培训和考核,并建立了院内核酸采样队,在疫情爆发,面对大规模的核酸采样时,以书记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人员的调配,院感科负责工作人员的防护、环境物表的消毒、医废管理的督导。以急诊科、门诊为主要采样力量,其他科室抽掉人员来协助配合,完成这次大规模的核酸采样工作。结果 一周内完成采集115386例次的核酸标本,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结论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员核酸采样的培训、考核和标准防护、防护服、隔离衣穿脱培训和考核,人员的调配安排、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在面临大规模核酸采样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大规模的采样   核酸标本采集  疫情防控培训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即通过检测取样的呼吸道分泌物并结合胸部CT、被检测者存在的乏力、发热、干咳等临床症状判定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采取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病原体。由于人体上呼吸道系统是新冠病毒主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检测需采集患者深部分泌物,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且患者接受程度偏低。咽拭子检测操作简单,高效,准确率和漏诊率低,所以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虽然该方式灵敏度高且快速,然而在临床检测中部分因素依旧影响检测结果,对此,本文则归纳阐述影响新冠肺炎核酸咽拭子采样因素,望给予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咽拭子采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种不同手卫生消毒策略的消毒效果、经济与时间成本支出,为提高采样人员在连续核酸采样操作过程中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核酸采样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样护士在进行核酸采样操作时,使用直接更换手套法(A组)、5次核酸采样更换手套+卫生手消毒(B组)、10次核酸采样更换手套+卫生手消毒(C组),监测各组核酸采样前后手套表面的细菌菌落情况并比较各组的手卫生消毒效果合格率、时间及经济成本支出情况。结果:A组、B组菌落检测合格率为100%,C组检测合格率为96%,3组的总时间成本分别为2637s、3022.5s、3159s,总经济成本为183元、53.4元、35.1元;在实验过程中,3组均未发生手套破损、被患者体液污染等职业情况。结论:直接更换手套法为三种手卫生消毒策略中最优的一种方法,不仅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时间成本上也占优势,从而可提高采样人员的依从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采样 手卫生 速干手消毒剂 手套 时间成本
  • 简介:摘要:对个别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工作,可以直观掌握有毒物质对接害人员的人身损害程度,而职业卫生检测的质量控制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化工企业 职业卫生检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讨论采样对实验室结果的影响.方法霍乱弧菌的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反应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结果7份肛拭子或粪便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4份食品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1份水标本未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由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采样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参加,应早期、无菌、适量、安全采集,由专门人员送到实验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为现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 标签: 霍乱 暴发疫情 采样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控制,但海外疫情不容乐观,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型病例,为防止疫情反弹,各地先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我院于2019年4月29日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实在的有力的贡献。本文通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流程,为新形势下核酸检测及疫情防控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路。

  • 标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医院感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重要性。方法:按照管理差异对1682例核酸检测样本进行分组,时间为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检测集中采样时841份样本在采样时行常规管理(对照组),剩余均开展针对性管理(观察组),分析管理后采样合格情况、患者对采样工作开展配合度、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总采样合格显著偏高,采样工作开展配合度偏高,管理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得分观察组偏低,(p<0.05)。结论: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至关重要,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提升患者对工作开展配合度,提升整体采样合格率,预防或减少核酸试管内无拭子、试管盖未拧紧致运送过程中生物保存液泼洒、核酸试管内未检测出细胞、手消毒时消毒液未干,患者信息无法识别、试管内无生物保存液等不良事件发生,稳定患者良好心态。

  • 标签: 常态化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采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设置专门核酸集中采样区域,同时强化管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2020年6月1日-2020年11月31日,采集26541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日采样量最高1956例次,核酸标本采集采样合格26534例次,占比为99.97%,其中7例次采样不合格,其中核酸试验中未检测出细胞、试管中无生物保存液、手消毒时消毒液未干、试管盖未盖好导致转运时生物保存液泼洒分别有2例、1例、3例、1例。结论 疫情防控下,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集中采样管理的重视,有助于采样质量提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核酸检测 采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比较 2018年与 2017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7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 2018年( P<0.05)。结论:常规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常规监测;目标监测;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outine monitoring and target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Methods: the routine monitor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disinfection quality of the air, hands of blood collection personnel and the surface of related device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was coun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tween 2018 and 2017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each index in 201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2018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outine monitor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so the target monitoring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monitoring of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blood donors.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防治蜚蠊危害,预防疾病迎接北京奥运会,掌握北京市崇文区蜚蠊种群密度及变化规律,以制定防治措施及评价灭蜚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4年常规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和2005年专项蟑螂密度这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监测的粘蟑纸的投放数量要远远低于专项监测,相应的专项监测捕到的蟑螂数量亦远多于常规监测。2005年专项监测的蟑螂密度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月和9月。2004年常规监测显示崇文区蟑螂密度只有一个高峰,出现在7月份,其余月份与2005年专项比则呈现小范围波动状态。2005专项监测的中小餐饮蟑螂密度7~10月有个较为稳定的高峰平台,2004常规监测蟑螂密度则在5月,7月出现2个高峰。2005专项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在3月和9月出现了两个高峰,其余时间密度接近于0。2004常规监测的宾馆蟑螂密度仅在3月、7月监测到蟑螂,而成为全年的2个高峰,其余7个月蟑螂密度均为0。结论2005专项监测更能反映我区的蟑螂密度季节变化情况。2005专项监测显示6~9月是我区蟑螂活动高峰期,在每年4~5月开展灭蟑活动,可有效降低当年的蟑螂密度。

  • 标签: 蟑螂 常规蟑螂密度监测 专项蟑螂密度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率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2020 年期间收治 的 27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 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鼻咽拭子采样法检测,以及痰标本 RT-PCR 法检测 。比较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效果 。结果 两种采样方法均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结果无显著差异( P > 0.05 ) 。 结论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诊断的准确性和痰标本 RT-PCR 法检测处于相同水平 ,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鼻咽拭子采样 痰标本 RT-PCR 应用效果 检测准确性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核酸采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出解决消极心理的相应对策,为提升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的收集时间是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共计核酸采样护士300名。运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心理应对策略,后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应对策略。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的核酸采样护士的抑郁度、恐惧度、焦虑度、神经衰弱度评分等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对核酸采样护士实施综合性心理应对策略,有助于减少护士的负面心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 标签: 新冠疫情 疫情防控 核酸采样 心理状态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HIV感染人群的行为干预以及阻断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4-2016年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共82名。其中年龄段以20~29岁为主,占89.02%;职业分布以外出务工者为主,占81.71%;传播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46%;文化程度以中学学历为主,占84.15%;确诊时间以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为主,共占89.03%;妊娠结局以继续妊娠生育为主,占93.90%。结论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年轻外出务工者性传播为主,大部分孕晚期、产时及产后确诊,只能选择继续妊娠生育。该人群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该部分育龄妇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防范意识,掌握防治艾滋病的措施,防止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 标签: 孕产妇 HIV 监测 母婴传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