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因为其可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普及,各种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而近年来新应用的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则因为其操作简易性,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及限制条件较少,而受到广发关注。由于脊肌覆盖范围较广,所以从不同部位进行阻滞则可获得与之相对的镇痛节段,因此其在围术期镇痛中得到应用。本文则通过近年来对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脊肌平面阻滞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围术期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危儿的头能力训练当中,早期头控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6例高危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28)及观察组(n=28),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则需接受早期头控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接受干预前后的运动情况与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危儿头能力训练方式的选择而言,早期头控训练的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头控训练 竖头能力 运动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肌平面阻滞在麻醉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将我院2021年4月到12月收治的120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肌平面阻滞应用在麻醉与疼痛管理当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得更为稳定,并且一定程度上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整体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竖脊肌 平面阻滞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间接诊的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32例,随机分为 A、 B两组,每组各 16例。 A组于切皮前行 0.375%罗哌卡因脊肌阻滞, B组直接全身静脉麻醉。记录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手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者对 A组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P< 0.01)。结论 :罗哌卡因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物用量 ,提高手术中手术医生和手术后患者麻醉满意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竖脊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2022.12——2023.12期间于我院接受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5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临床麻醉手段,比较组间效果差异。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样本量均有25例,所对应的方案为在超声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脊肌深面后在手术两侧各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mL、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于术后2h、6h,患者在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统计两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值8.00%低于对照组统计值32.00%,P<0.05。结论: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后入路手术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手术期间应用针刺阿是穴联合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所取效果。方法:纳选对象选择本院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择期采取后路腰椎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组患者共计60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后者应用针刺阿是穴联合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对比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理应激指标。结果:术后不同节点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数值分别为2.33%、23.33%,其中观察组较低,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呈现为P<0.05。术后1h,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h,观察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果呈现为P<0.05。结论:后路腰椎手术期间应用针刺阿是穴联合超声引导下脊肌平面阻滞具有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针刺 阿是穴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后路腰椎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合并脊肌平面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 4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神经阻滞组在全麻之前于相应的手术部位行前锯肌平面及脊肌平面阻滞,药物为 0.25%罗哌卡因 30毫升行前锯肌平面阻滞, 0.25%罗哌卡因 20毫升行脊肌平面阻滞,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拔出气管导管后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时切口的疼痛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使用减少,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深呼吸及咳嗽切口轻度疼痛。结论,前锯肌平面合并脊肌平面阻滞可为胸科手术提供确实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钯-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全血加TritonX--100及1%硝酸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法操作简单,污染少,重复性好,铅为0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测定试剂空白标准差,铅的检出限为3μg/L,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之间,准确度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血铅检测。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胶体钯 血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双侧脊肌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不同运用效果。方法 :回顾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9例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全身麻醉)、B组(双侧脊肌阻滞联合全麻)和C组(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每组33例,对比三种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B组瑞芬太尼用量、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5)。结论: 面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我院给予双侧脊肌阻滞联合全麻,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预后修复。

  • 标签: 双侧竖脊肌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全麻、罗哌卡因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麻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持续麻醉用药总量和术后静息切口VAS评分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的总量,明显看出实验组的用药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手术后4h和8h时静息切口的VAS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脊肌神经阻滞辅助全麻的方式,有助于减少麻醉维持期间药物使用总量,还降低了术后4h、8h静息切口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竖脊肌神经阻滞 全麻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及脊肌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不做神经阻滞的常规静脉镇痛组为R组,QL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ESP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脊肌阻滞, QLB组和ESPB组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3组产妇各30例。记录术后4h、8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R 组相比较, QLB组和ESPB组术后24 h总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和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均显著减少(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竖脊肌阻滞 超声引导 手术后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4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脊肌平面阻滞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带状疱疹后胸背部或胸腹部神经痛病人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体重41~68kg,年龄60~85岁,随机平均分为0.1%罗派卡因(A)组、0.15%罗派卡因(B)组、0.2%罗派卡因(C)组和0.375%罗派卡因(D)组。各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75mg bid;注射药物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甲钴胺注射液0.5 g+0.9%生理盐水共20ml;超声引导脊肌平面阻滞的选择:胸背部疼痛选择胸5横突水平阻滞,胸腹部疼痛选择胸7横突水平阻滞。观察和记录4组含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液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 睡眠质量评分(QS)、 疗效评价(VAS加权值)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血肿、胸闷、皮肤有无麻木等异常不适感觉)。结果治疗后4组各时段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  竖脊肌平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出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基体改进剂的选择及其质量浓度、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及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测定条件,达到利用最佳测定条件直接进样来测定白酒中的镉,实现检测准确、快速、直接的目的。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出包括磷酸二氢铵在内的 8种基体改进剂对样品溶液吸光度的影响,选择本次试验的基体改进剂为磷酸二氢铵,分别研究基体改进剂的质量浓度、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之后确定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确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质量浓度、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依次为 4.0mg/mL、 900℃、 2100℃。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出的白酒中镉的质量浓度、精密度、检出限、加标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 0.210ng/mL、 3.91%、 0.32ng/mL、 96.3%和 2.61%,试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准确可靠。结论: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进样来测定白酒中的镉,该方法无污染、直接、快速、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接进样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白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疼痛组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疼痛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疼痛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疼痛组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7%,疼痛组是97.6%,疼痛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明显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实施。

  • 标签: 疼痛控制护理 创伤性骨折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地运用HIS系统和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HIS系统与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深入探讨HIS系统与病案统计管理系统运用,以供参考。

  • 标签: HIS系统 病案统计 临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