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行消毒隔离等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 198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门诊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99例。护理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复发率。结果:护理组的总体满意度 99例( 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 86例( 86.87%),护理组的感染复发率 0例( 0%)显著低于常规组 16例( 16.16%)。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行消毒隔离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急性 细菌性结膜炎患者 消毒隔离 护理干预
  • 简介:我军基层部队由于受人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用加热消毒法进行经常性的餐具消毒有一定困难,尤其在外出执勤或野战条件下就更难保证。为了预防因餐具污染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利用光化学作用原理,选择了具有光化学活性的二氧化钛及其相关的物质,经上百个配方和工艺的筛选实验,烧制成搪瓷釉料,研究出一种光化学搪瓷消毒餐具。只需用后洗净,在有光线的环境下放置10min至3h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现将对这种餐具的卫生细菌学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卫生细菌学 餐具消毒 效果观察 消毒 结果报告 肠道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细菌污染情况,并对比其消毒前后细菌污染情况。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7月对我院140只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进行消毒消毒剂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140只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中,神经内科45只、普外科43只、呼吸内科52只,在消毒前后取氧气插孔内的样品进行培养,对比插孔内消毒前后细菌污染情况。结果消毒前神经内科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的污染率为77.78%,消毒后为4.44%,普外科消毒前污染率为81.40%,消毒后为6.98%,呼吸内科消毒前污染率为80.77%,消毒后为5.77%。140只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消毒前污染率为80.71%,消毒后为6.4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消毒中,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消毒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污染发生率,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中心供氧终端 氧气插孔 细菌污染 消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中实施氯消毒剂人工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为本院口腔科60台独立水源的综合治疗台作为样本来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分为研究组(n=30)与常规组(n=30),常规组采用无菌消毒方式,研究组实施氯消毒剂人工消毒,之后对两组消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点高速手机中细菌数量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三用枪中细菌数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口腔科独立水源的综合治疗台来说,应实施氯消毒剂人工消毒予以干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氯消毒剂人工消毒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法)、试验组(PCR检验法),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法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方法遵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的各项措施,并进行不定期的随时抽检。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达100%。结论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严格规范的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消毒合格率达100%,杜绝了因手术器械的消毒失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消毒的管理。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日-2017年8月20日实施规范化消毒操作流程后在本消毒供中心进行专业消毒的外来器械100套,并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6月19-2017年7月19日期间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管理的100套外来器械做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消毒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的外来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通过对外来器械建立标准化的专业消毒流程,可有效保证外来器械的供应安全问题,降低医疗风险。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 专业消毒
  • 简介: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牧业生产、水产养殖,在产生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等诸多问题,产生直接和间接危害,因此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显得必要而紧迫。

  • 标签: 细菌 耐药 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菌分布情况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17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部分病原菌已经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部分病原菌已经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新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细菌分布 药敏试验,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的检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100例阴道细菌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收集后,分别使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观察其最终检查结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PCR检验的阳性率为86.0%,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59.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的检测价值不同,其中PCR检验法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对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感染情况的调查,了解医院HAP的感染现状,为《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对I00例HAP患者进行细菌分布情况和临床特征的调查。结果总细菌检出率为73 %,培养出细菌的患者中HAP占75.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占24.7%。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除万古霉素外的所有检测抗生素均出现一定的耐药性。结论:细菌的耐药性研究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获得性肺炎 细菌分布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其消毒效果。方法:将 120件使用过的口腔器械(镊子、探针、口镜、手机各 30件)分为三组进行细菌培养及 HBsAg检测,并分别采用 2%戊二醛浸泡、 0.5%碘伏涂搽、高压蒸汽灭菌法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三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后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口镜,检出率为( 2500cfu/件),镊子的细菌检出率最低,检出率为( 500cfu/件)。 120件检测器械中 HBsAg阳性率为 11.67%,手机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口镜、探针、镊子;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消毒效果最理想,而 2%戊二醛浸泡、 0.5%碘伏涂搽的消毒效果无法保证。结论:现阶段口腔器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而实施高压蒸汽灭菌具有理想的消毒效果,灭菌更为彻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器械 污染状况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医院进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和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等密切相关,对医疗和护理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甚至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危。有人将供应室比做“医院的肝脏”,形象地比喻了供应室对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去污过程是一系列处理过程的组合,包括清洗、消毒和灭菌,使重复使用的器械经过严格的高标准去污染过程之后可以更安全的用于后面的患者,可见消毒供应室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院消毒供应室采取了一些了行之有效的灭菌消毒方法,确保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杜绝了因供应室消毒灭菌原因而造成的医院内感染。现将报道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院内感染 消毒灭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不同消毒方法进行内镜消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内镜中心已经使用过的内镜1000份作为对照组,在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同一类的内镜10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的是改良后的消毒灭菌方法。统计两组方法内镜消毒灭菌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高达96%,对照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9%,两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相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改良之后的内镜消毒灭菌的方法对临床内镜进行消毒灭菌,可显著提高临床使用内镜的无菌合格率,以确保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感染。

  • 标签: 消毒灭菌 合格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