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针对腰痛病人进行治疗时采取核心肌稳定训练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心得和体会。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6.01到2018.10之间收录的腰痛病人共计80例,随后按照随机的方式将这所有的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个为对照组,包括了40名病人,对他们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另外一个为实验组,包括了40名病人,对他们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结合核心肌稳定训练的治疗方式,治疗一定周期以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的前期一个月以内,治疗效果不显著,两组病人差异不大,但是在治疗的接下来几个月内,治疗效果实验组要比对照组好,并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由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在针对腰痛病人进行治疗时采取核心肌稳定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环节的满意程度,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心肌稳定性训练 腰痛 治疗意义
  • 简介:【摘 要】注射用头孢他啶是现有医疗体系中常见的抗感染型药品,在实际使用中适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腹腔胆系感染、下呼吸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类型。在实际使用中,对青霉素过敏者、肾功能减退者和哺乳期妇女的身体状况有较大影响,故而在实际药品使用中,需要针对相应注射类溶液稳定进行有效评测,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应溶液在保存、使用、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均具备明显规范条件,并为后续医疗体系的有效构建打下良好参数基础。

  • 标签: 注射用头孢他啶溶液 稳定性研究 吡啶 有关物质 聚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经过,手术采用内固定治疗。结果27例术后随访2~24个月,骨盆骨折解剖复位21例,复位满意6例。无痛、行走活动正常者16例,轻度疼痛、轻度跛行但不需扶拐者9例,中度疼痛、须扶拐行走者2例,无严重不能行走者,优良率达92.59%。结论骨盆骨折内固定可使全骨盆稳定,迅速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早期活动,便于护理,利于止血,减少出血量,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养心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心内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冠心病基础西药口服,观察组加用养心汤,共治疗4w,复查心电图,并评价患者心绞痛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胸痛症状及心电图情况均明显好转,证明上述治疗都有效,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好,P<0.05。结论养心汤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确凿,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制剂的生产研发以及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安全、有效、稳定的基本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最大。药物制剂的稳定是指在其贮存、制备过程中,其质量、药效等是否发生改变。因此,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是保证其使用效果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因素 解决办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头孢他啶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分析和稳定鉴定。方法采用色谱检测方法对头孢他啶溶液进行检测,研究头孢他啶及其相关制剂的有关物质分析,并作肯定性的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建立了 HPLC方法,对于头孢他啶和其制剂当中的讲解产物等有关部门物质进行分析,分析头孢他啶以及相关制剂的稳定。结论对头孢他啶当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的建立相对简单,能够有效地对于物质的稳定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的药典报道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头孢他啶 有关物质 稳定性 注射剂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以颗粒剂具有制剂特点为准,对水分给颗粒状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品到来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重点分析药品稳定受到的影响。方法:运用高湿加速实验,对其稳定进行测定,实验的相对湿度是 (75±5)%,实验温度为( 25±2)℃,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晶型特征、有关物质、药品含量以及水分进行测定。结果:实验样品的水分活度与实验对象的稳定存在直接联系,且为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水分实际含量与实验对象的稳定并无明显关系,水分活度比较低的实验样品具有的稳定更高。结论:在制备颗粒状态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品时,需要关注水分活度变动,通过控制水分活度可以确保该药物的质量。

  • 标签: 水分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稳定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锈钢和钛合金两种不同材质自攻型种植体支抗钉的临床稳定。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微型种植体支抗钉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不锈钢自攻型种植体支抗钉;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自攻型种植体支抗钉,比较两组种植体支抗钉的稳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2.19%,与对照组的9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自攻型种植体支抗钉的临床稳定能够达到传统钛合金种植体支抗钉的水平,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不锈钢 稳定性 临床分析
  • 简介: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局部血流、运动知觉与功能改善的效果,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开发及下背痛患者康复训练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据改良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及腰椎L3皮下脂肪厚度等前测指标将25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试验组执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核心稳定训练,并于试验前、后1周内完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①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0(°)/s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背肌肌耐力总作功,但对核心训练外日常运动量无影响;②6周核心稳定训练对等速背肌耐力测验时局部血流量有显著影响作用,表现为试验组氧合血红素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而对脱氧血红素无影响;③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运动知觉,表现为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运动知觉复位精度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④结果提示,6周核心稳定训练介入对改善下背痛患者疼痛、运动知觉、局部血流、肌耐力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等均有效果。

  • 标签: 核心稳定 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椎功能 运动处方 肌力测试 康复训练
  • 简介:背景:骶骨肿瘤切除是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既往文献报道多侧重于肿瘤的切除方法,对于骶骨肿瘤切除后稳定重建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部稳定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5年12月,63例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部稳定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5例,年龄18-62岁,平均42.1岁。病理诊断:软骨肉瘤9例,脊索瘤25例,骶骨恶性神经鞘瘤5例,骨肉瘤13例,尤文肉瘤4例,孤立性转移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3例。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术23例,单纯后路全骶骨切除术4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97个月,平均45个月。16例内固定失败出现在术后8-24个月,平均17.1个月。本组病例中共9例出现螺钉松动移位,7例患者出现金属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术后曾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全骶骨肿瘤切除后,钉棒系统重建最常出现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固定节段不合理,植骨不愈合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 标签: 全骶骨切除 骶骨肿瘤 腰骶部重建 内固定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治的3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骨盆前外固定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组(A组=60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以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为主;B组患者以骨折延迟愈合为主;此外两组中各有少数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 标签: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112例老年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心绞痛可提高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老年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前后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40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以对侧健眼和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的患眼行问卷调查,分别记录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患眼术前与健眼对照,术后与术前分别配对对照。结果患眼术前与健眼对照干眼症状阳性率高,实验室检查BUT时间短、Sit分泌少、FL评分高,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眼术后1月与术前实验室两组数据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术后3月与术前实验室两组数据比较,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影响了眼表的泪膜稳定,产生干眼症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对患者的泪膜功能有一定的改善。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眼 泪膜稳定性 翼状胬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谷维素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以及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0min步行距离和运动当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VAS评分以及心功能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心绞痛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 稳定性心绞痛 有效性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组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下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在无监测下进行相同的核心稳定训练,对两组训练前和训练4,8周后双侧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入组前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和肌电平均振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训练,监测组和对照组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增大,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监测组增大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果证实,应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核心稳定训练能明显改善健康人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增大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效果优于无监测训练,为下背痛患者进行核心稳定监测训练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下背痛 核心肌群 监测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多裂肌 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对于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阴离子的检验来完成,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难度较高,且误差较大,而采用离子色谱仪则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次研究采用瑞士万通930离子色谱仪进行检测,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和精密度,可以用于水质检测。

  • 标签: 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 精密度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