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各种理念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在医学上对胃肠肿瘤患者来说,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仍旧需要考虑好患者的承受能力以及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使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效果发挥到最大。对胃肠肿瘤患者采用合理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等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耐受性,从而有利于增强抗肿瘤疗效的作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提高胃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主要从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问题需要注意的点以及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问题分析,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母乳喂养已逐渐成为新生儿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全面掌握母乳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现对母乳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作用进行探究。

  • 标签: 母乳 营养成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护理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耳鼻喉患者术后的影响,为减少耳鼻喉患者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纳入标准的耳鼻喉患者采取不同术前营养支持,并对术后的相关生化指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指标两组无差异,实验组的清蛋白、前清蛋白、体重下降值、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有营养风险的耳鼻喉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

  • 标签: [ ] 术前营养护理 营养风险 耳鼻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危重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应用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危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收治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干预与肠外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营养干预一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淀粉酶等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98%,对照组为25.5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为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同时降低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营养不足的情况,以及存在营养风险。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收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统计分析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率为32.43%,营养风险率为39.19%,不同体质指数营养风险率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较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营养干预,降低患者的营养风险。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住院患者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术后营养方式,将9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n=49)和B组(n=44),A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B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A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但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与肠胃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进行评价,并对术后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和研究。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医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百位,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含五十位患者。对实验组患者的肠内肠外均进行营养供给,而对照组患者则只进行肠外的营养供给。结论进行手术后的胃癌患者的营养容易出现供给不足,对病人进行肠内外的营养干预则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胃癌手术后 肠内外营养干预 营养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液方式对ICU重症病人营养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26)接受持续泵入法进行输液;观察组患者(n=26)接受间歇性重力滴注法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病情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的病情变化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即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在干预前后的病情变化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输液方式均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情变化评分,患者的营养耐受情况良好。而相对于持续泵入法进行输液的方式,间接性重力滴注法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不同输液方式 ICU重症病人 营养耐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83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42例)和肠外营养组(41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7d,肠内营养组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均明显高于术前及肠内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短(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肠外营养组为26.83%(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早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温营养制剂,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腹泻天数、腹泻得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腹泻天数(11.59±2.64)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缩短腹泻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制剂 加温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指标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34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于2016年06月07日至2017年08月07日收治,均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且对34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指标(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指标(血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淋巴细胞总数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干预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与干预前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干预后数据高于干预前数据,P值小于0.05。干预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及淋巴细胞总数与干预前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干预后数据高于干预前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营养护理应用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各项营养状态指标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营养护理 老年 肺癌 营养状态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4例 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胃肠外营养,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D3+、 CD34、 CD4+/CD8+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 ,均 P<0.05;两组的 CD8+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理想,对改善其机体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食管癌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对ICU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ICU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有患者100人,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的50例患者和乙组的50例患者,分别给予其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和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护理前的免疫学指标和营养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其差异则相对现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对ICU患者的影响相对现状,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和营养学指标进行改善,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营养风险评估 肠内营养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ICU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从而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护理工作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4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营养支持。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讨论针对ICU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施以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的营养支持,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营养支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6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30例)。研究1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2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体重下降、肛门排气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2组患者体重下降、肛门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少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10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照营养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50例,对照组 50例,研究组选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对照组选用肠内营养,对照 2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与各项指标达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感染率等方面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研究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肠源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症状恢复,降低病患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源性感染 急性重症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喷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88例,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另一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缓慢,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55%(对照组)、9.09%(观察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并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变化,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 (EEN)与肠外营养 (PN)的效果。 方法:根据 46例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来分析研究,术后 22例接受了 EEN+PN治疗, 24例接受了 TPN治疗,两组术后 24小时接受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前和术后一周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等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术后 7天, EEN+PN组患者术前术后的 CRP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术后上升了 30%, P<0. 05; TPN组术后 CRP浓度比术前高出 50%,比 EEN+PN组患者高出 30%, P<0. 05。两组的血清 TNF-α浓度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性, P>0. 05。 结论: EEN+PN改善指标比 TPN优秀,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关键词】肠道外营养;胃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且分析全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以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式接受食管手术病患实施的工作效果。方法统计并分析147例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近一年时间里入住本院的接受食管手术的病患,并将其随即分为A、B、C三组每组49人。其中,A、B组为观察组,C组为对照组。对A组病患实施全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对B组病患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工作;对C组病患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其次,对比A、B组病患与C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结果A、B组病患于C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尽量对病患实施全面以及合理的护理工作,尽量根据病患的身体状况对病患实施全静脉高营养或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方式,从而实现病患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全静脉高营养 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食管手术 病患 不良反应 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