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来器械管理流程改造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实施常规流程管理的563件外来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实施强化流程管理的563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工作环节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来器械管理流程改造实施强化流程管理可提高工作环节质量,降低不合格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外来器械管理 流程改造 工作环节质量
  • 简介:脊柱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常应用的经典技术之一,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但融合后节段活动功能丧失及长期随访发现其可能加速相邻节段退变。近年来,针对脊柱融合的缺点而提出的脊柱非融合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又称为半刚性或半坚强固定技术,允许手术节段的脊柱维持一定的活动功能。目前脊柱外科中的新技术、新理论、新热点。其适应证、

  • 标签: 非融合技术 脊柱外科 相邻节段 长期随访 功能丧失 脊柱融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医院建筑规模逐渐扩大。从我国医院建筑现状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院功能的逐渐增加,就导致医院建筑能耗逐渐增高。近些年来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绿色化改造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优化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降低医院的能源消耗都有着重要帮助,下面本文将对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成套技术做一个分析。

  • 标签: 医院建筑 绿色化改造 技术 分析
  • 简介: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PLIF组,n=51)和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Dynesys组,n=46).比较两组术后腰痛程度(VAS评分)、临床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PLIF组随访时间28~78个月,平均(48.7±21.8)个月;Dynesys组随访时间27~76个月,平均(48.6±19.7)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患者ODI评分优于PLW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高,但PLI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ynesys组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低于术前(P<0.05),Dynesys组由术前6.9°±2.1°降低到4.6°土1.3°,而PLIF组由术前7.2°±2.3°降低到0°.两组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Dynesys组由术前7.8°±1.2°增加到8.6°±1.7°,PLIF组由术前7.1°±2.6°增加到10.8°±2.6°,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与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后者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对邻近椎体活动度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

  • 标签: Dynesys动态内固定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活动范围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本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和放射结果。研究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一直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治疗。然而,尚没有研究对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方法: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

  • 标签: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CAGE植入 颈椎间盘置换 骨融合 自体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分析江苏省疾控中心开展节能改造前的用电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适合疾控中心实际的节能改造措施,通过量化指标对改造前后对比分析,节能效果显著。

  • 标签: 江苏省疾控中心 节电 改造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医学课程学习效果,有必要对医学课程内容、课堂情景、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融合性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融合教学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 目前脊柱外科的许多临床治疗还是以融合为主 , 一台成功的脊柱融合术需要很多相关因素促成 , 比如 :融合的材料、融合节段的稳定性 , 融合后对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影响等等 , 本文以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为基础 , 对合理规范使用椎间融合技术作一论述。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 简介:医院大数据基于集成平台与全量数据中心的建设。利用移动技术、微信企业号、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构建面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应用,提供方便、有效可追溯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平台,将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快速决策支持,为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做有力的支撑。

  • 标签: 大数据 数据融合 数据利用 集成平台
  • 简介:把动物红细胞输用给人,即异种输血,可以缓解目前血源紧张的矛盾,但牛和猪的红细胞与人的血浆发生强烈的凝集反应,不能直接输用.本研究首次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修饰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猪、牛红细胞进行比较,从而为开拓丰富来源、安全有效的人血代用品奠定基础.使用基因重组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清除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结合使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非主要异种抗原-non-αGal抗原,以实现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的改造.结果:改造后的牛、猪红细胞与人混合血浆的盐水凝集反应消失,具有和人红细胞相似的血清学特征;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脆性低,异种抗原的表达量低,及其他的一些特征说明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更适合作为人红细胞代用品.结论:改造后的牛红细胞与人血浆相匹配,有可能成为人红细胞代用品.

  • 标签: 牛红细胞 猪红细胞 异种抗原 抗原改造 异种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早期检测预警能力,提高电子病历书写能力,提升诊疗管理质量。方法 我院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结构化设计改造,定义详细的数据元、数据组数据单元,使病历文件的绝大部分内容实现颗粒化存储。结果 升级改造门急诊电子病历书写模板,着重细化了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三大方面,丰富了底层数据元,优化了选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化存储,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上报。 结论 优化门急诊电子病历的书写逻辑,提高书写质量,方便病历分析统计,统计疾病发病情况,实现早期检测预警。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细分化,呼吁在整个临床环境中整合科学和临床实践方面的培训。目的是创建可以满足所有人需求并在多种情况下提供护理的医生。本文并讨论了理论进展和实际解决方案。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学科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图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单纯用CT扫描定位,根据CT图像确定大体肿瘤体积(GrossTargetVolume,GTV),另61例为研究组在同一固定体位,分别行CT、MR扫描,利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确定GTV,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同时期鼻咽癌CI/MR融合图像公共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CT、GTVCT/MR、GTVMR体积平均值分别为(90.72±2.03)、(90.72±2.03)、(90.72±2.03)cm3,GTVCT与GTV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图像配置、MR图像配置相比,CT/MR融合图像配准精度更高。结论CT、MR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减少了肿瘤靶区的遗漏,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CT MR 图像融合 鼻咽肿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应用型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实践中,融合新型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依托先进的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系统,创设课堂内外学习环境;达到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中毒 翻转课堂 教学 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杵臼式指间关节融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不同原因致近指间关节毁损采用新型杵臼式指间关节融合术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2例均一期愈合,无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结论杵臼式指间关节融合术较传统的融合方法,在融合骨接触面和控制旋转上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 关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