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0月31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获悉,《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标签: 核心期刊 科技部 中国 杂志 临床 解剖
  • 简介:2017年4月,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同意,安徽省期刊协会举办了“2015-2016年度安徽优秀期刊、特色栏目和优秀期刊工作者”评选活动,经申报、初选、专家评选、复审,《中国临床保健杂志》荣获了安徽省优秀期刊奖,同时,本刊《保健论坛》栏目荣获安徽省期刊特色栏目奖.

  • 标签: 期刊工作者 临床保健 安徽省 杂志 中国 特色栏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他汀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脑血管意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及抗血小板聚集组和选用安慰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治疗效果、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前者改善症状明显,且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意识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管意外作用明显、耐受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研究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有效率、BUT实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BUT实验结果、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眼睑充血、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干眼症患者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又可改善临床症状、BUT实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人工泪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近日,经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被正式列入2017~2018年度CSCD核心库收录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年度CSCD共收录来源期刊1229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201种,中文期刊1028种。CSCD来源期刊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两部分,其中核心库885种,《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名列核心库之中。

  • 标签: 核心库 扩展库 定性评估 EMBASE 四川大学主办 医学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医改政策逐渐深入,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卫生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高校,肩上担子日益加重。其中,综合我国各民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人才的民族院校,加强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是责无旁贷。民族院校承载着为我国56个民族共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担,更要从改变自身的培养模式出发,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要求的卫生管理人才。本文从如何让培养模式适应时代出发,立足于让民族院校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卫生管理人才,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卫生管理 人才培养 高校
  • 简介:【 摘要 】叶氏遵内经之法,采用分消三焦的办法治湿:主以淡渗,佐以苦温,更 独具匠心 的采用辛以宣通,以开畅气机,通调水道。其并非固定一方,执此不变,而是以法贯之,用“三仁”辨证施治,灵活圆融,对指导治疗湿热为患,气机闭阻的疾病,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叶天士 三仁 三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闭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集在我院行头部磁共振检查16名幽闭综合征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在常规指导护理的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护理。比较男、女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结果男性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为0,女性的为10%,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幽闭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时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女性的心理疏导。

  • 标签: 类幽闭症 磁共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降脂中药组方在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 12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有患者 64例,中医组患者给予降脂中药组方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 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高血脂指标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降脂中药组方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高血脂指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理想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降脂类中药组方 高脂血症 高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效果,同时需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流行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的是本院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得换 366人进行治疗分析,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服用 NSAIDs药物治疗有 103人,另一个组是未服药治疗患者 263人。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方式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具体部分分析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治疗效果上服药组的患者相对比较没有服药的患者年龄更高,出现胃溃疡和复合型溃疡问题大多都是出现在服药组,没有服药组的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结论:通过治疗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都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比如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认识上,要及时减少不良问题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非甾体 抗炎药物
  • 简介:摘要:在实际临床中,清热解毒中药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这种药是比较普通的,但是取得的临床效果却是极好的,而且种类也比较齐全,在中药组成部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医学机构更深入的研究,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清热清热解毒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临床应用,希望对日后医学用药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中药药理作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济宁第一人民医院I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4年上半年及2015年上半年I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I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给药疗程方面合理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我院对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药物应用更为规范化。

  • 标签: 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皮炎湿疹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皮炎湿疹皮肤病患者 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皮肤症状评分改善与疗效。 结果:观察组皮肤症状评分改善显著,且明显好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组间对比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炎湿疹皮肤病采用中医治疗之后,疗效显著,且患者症状评分降低显著,同时还能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皮炎湿疹类 皮肤病 中医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未实施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实施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进一步加强时间依赖性的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 标签: 时间依赖性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鼠疫宿主与媒介蚤的作用关系、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文献,分析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在鼠疫中的角色并进行综述。结果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担负着疫源地稳定及鼠疫菌保存、进化的重要作用,其生态结构在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冲击下经历着剧烈的波动和改变。结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在维持疫源地稳定及鼠疫菌的进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鼠疫 宿主动物 媒介蚤类 生态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 ~ 2016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Ⅰ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 30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和设计专用调查表格,并将计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给予了预防性抗菌药物,且术前 2 小时内使用的有 62 例( 20.67% ),术前超过 2 小时用药的有 177 例( 59.00 ),术中用药的有 13 例( 4.33% ),术后用药的有 48 ( 16.00% );本次研究结果中,有 187 例( 62.33% )患者只使用了单一的抗菌药,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的有 113 例( 37.67% )。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Ⅰ切口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弊端,还需要各医院以及药品使用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管理。

  • 标签: I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性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病因或预后研究常直接报告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故开展基于此类研究的Meta分析时,数据需进行对数转换。本文以危险比(riskratio,RR)、风险比(hazardratio,HR)和比值比(oddsratio,OR)及其95%CI值为例,介绍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实施Meta分析的过程。

  • 标签: REV Man软件 效应量 可信区间 比值比 风险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片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研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阿片镇痛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包括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用药类型、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研究具体的预防方法。结果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年龄段为70岁以上患者,其次为61~70岁患者;芬太尼和哌替啶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两种药物;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不良反应是便秘。结论阿片镇痛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为便秘,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及机体耐受性,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防治,就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无需过分恐慌。

  • 标签: 阿片类镇痛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