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匹配相似轮廓线的有限分法,这个方法是Dncan^[1]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Duncan的方法是通过优化一个二次指标函数来匹配两条轮廓线的。这个指标函数由一个与弯曲能量有关的曲率项和一个弹性约束项组成。Cohen^[2]指出Duncan的方法可能造成两条轮廓线上点不是按顺序一一对应。他提出用有限元法来解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新的弹性约束项,得到的优化方程不但容易计算而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本文讨论了用有限分法解这个方程的方法,对于复杂形状的轮廓匹配可以用多尺度法来解决。

  • 标签: 图像处理 轮廓匹配 有限差分法
  • 简介:有的人在乘坐飞机、轮船、火车或汽车的过程中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晕动症状。传统的理论认为,运载工具在运行中增速减速、上浮下降、拐弯斜倾等都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可刺激人体内耳的前庭器官。当刺激强度超过内耳前庭器官所能耐受的限度时,就可发发“晕动病”(也称“运动病”)。但这种“理论”对许多现象并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 标签: 服药 晕车 前庭器官 乘坐飞机 刺激强度 加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江苏省是较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省份之一,按照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的要求,从2011年起逐步在省内不同的城市试点药品零率政策,同时也要求有条件的城市可先行探索药品零率模式,以积累更多的改革经验。现就我院在执行药品零率销售前后相关运行数据做比较分析。

  • 标签: 药品零差率 医院运行
  • 简介:目的使宝贵的血浆资源取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市部分医院血浆注病历进行随机抽样分析。结果血浆注适应证合理注占57.2%,不合理血浆注占42.8%,不合理血浆注中组合输血占比严重偏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减少不合理血浆注现象,倡导合理规范使用血浆。

  • 标签: 血浆输注 输血病历 规范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血回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注异体血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注异体血。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脉压(pul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脉压是由心脏动力和血管条件共同决定,反映了血管硬度和顺应性。除了本身的生理意义外,脉压在指导围术期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脉压在围术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护围术期脉压的意义以及优化生理指标的方案。

  • 标签: 脉压差 围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 脉压(pul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脉压是由心脏动力和血管条件共同决定,反映了血管硬度和顺应性。除了本身的生理意义外,脉压在指导围术期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脉压在围术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护围术期脉压的意义以及优化生理指标的方案。

  • 标签: 脉压差 围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血小板在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及血管内皮的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心肺手术、大量输血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注不仅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使很多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近年来,血液采集、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得血小板的注已经成为了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美国从1972年到1986年14年间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至2000年,血小板注已占成分输血的39.96%.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成分输血 临床输注指征 输注剂量 禁忌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注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注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注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注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注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注,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到院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达到临床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输血前后机体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输血后身体Hct、HGB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且上升数值明显比输血前的机体指标要高,但是PLT的指标是比患者在输血前的指标要低的,患者在输液前后机体血液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输血治疗后,机体血小板出现了明显的稀释性的现象明显,因此,在临床进行大量输血干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指标监测。当人体血小板指标明显小于50*100/L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小板补充干预,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因为收到血小板指标偏低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大量输注 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多种药物逐渐被研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临床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临床上仍旧缺乏系统的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标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 标签: 输注 血管活性药物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维持,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依托咪酯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结束24小时后、术48小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都有所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后,所有患者的麻醉全消退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应用异丙酚,使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的更快,且不良反应少,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