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宝贵的血浆资源取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市部分医院血浆注病历进行随机抽样分析。结果血浆注适应证合理注占57.2%,不合理血浆注占42.8%,不合理血浆注中组合输血占比严重偏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减少不合理血浆注现象,倡导合理规范使用血浆。

  • 标签: 血浆输注 输血病历 规范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血回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注异体血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注异体血。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血回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血小板在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及血管内皮的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心肺手术、大量输血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注不仅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使很多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近年来,血液采集、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得血小板的注已经成为了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美国从1972年到1986年14年间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至2000年,血小板注已占成分输血的39.96%.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成分输血 临床输注指征 输注剂量 禁忌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注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注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注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注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注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注,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到院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以达到临床输血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大量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输血前后机体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输血后身体Hct、HGB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且上升数值明显比输血前的机体指标要高,但是PLT的指标是比患者在输血前的指标要低的,患者在输液前后机体血液指标均出现了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输血治疗后,机体血小板出现了明显的稀释性的现象明显,因此,在临床进行大量输血干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指标监测。当人体血小板指标明显小于50*100/L时,应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小板补充干预,以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因为收到血小板指标偏低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大量输注 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多种药物逐渐被研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临床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临床上仍旧缺乏系统的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标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 标签: 输注 血管活性药物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维持,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依托咪酯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结束24小时后、术48小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都有所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后,所有患者的麻醉全消退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咪酯持续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应用异丙酚,使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的更快,且不良反应少,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基层医院中,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长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护士个人的管理能力。管理就是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基本技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护理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现结合实际总结自己的管理工作如下

  • 标签:
  • 简介:护士是医院最基层领导者、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护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管理方法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如何领导和组织全科护士适应新形势,是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现就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护士的管理技巧。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者 学科带头人 临床工作 护理质量 工作能力
  • 简介:输尿管段狭窄是指输尿管狭窄段≥5cm的输尿管狭窄[1],其发生狭窄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狭窄多因胚胎期中肾管发育异常所致;后天性狭窄多见于医源性狭窄、炎症性狭窄、外压性狭窄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狭窄等。输尿管段狭窄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输尿管替代术、膀胱肌瓣法、自体肾移植法及膀胱角悬提吻合术等。1输尿管替代术在输尿管替代术中,输尿管的替代材料主要

  • 标签: 输尿管长段狭窄 输尿管膀胱 输尿管狭窄 肌瓣 长段 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理管理学既属于护理学,又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范围。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管理者、被管理者和作用对象构成管理活动的三要素,其中管理者是活动的主体,护士即为科室和病房护理管理的主体,如何提高护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护士长素质 护理管理 管理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ICU患者管道中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顺序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问题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管道标识 ICU患者 管道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ICU患者管道中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顺序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问题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管道标识 ICU患者 管道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管道固定法在PTCD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PTC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新型管道固定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MDRPI、UEX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型管道固定法 PTCD管道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护士是医院科室管理的核心人物,承担着组织、协调和管理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在当今医疗环境中,科室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工作流程以及提升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本综述将探讨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长 科室管理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