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率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死亡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死亡风险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符合入选标准COPD患者共120例,其中死亡的53例患者。分析其相关信息及血液指标得出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血钙浓度变化、乳酸浓度、白细胞均明显区别于非死亡组。结论缺氧、感染及血钙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COPD的死亡病理过程,同时有望成为COPD预测死亡风险的指标。

  • 标签: COPD 血钙 乳酸 炎症 死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具体的管理措施,降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法,选取956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等,统计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等情况。结果87例患者发生了医院内感染,占9.1%,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联合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化疗药物、侵入性操作,都是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7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离出52株病原菌,占59.77%,其中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10株,占19.23%。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降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几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急诊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我院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的基本及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疾病谱及基础疾病情况,分析探讨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发现急诊重症患者中患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死亡比重较高。据统计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结论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对出现的危重症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即时给予对症抢救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诊 重症 死亡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DCD)移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间我院完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供者以及受者共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受者的供肾质量以及术后移植肾的功能等情况。结果全部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随访中仅有1例出现死亡。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阶段的效果比较良好,同时也是进行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 捐献肾移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对实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在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财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医院必须实施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的情况以及引起感染的原因,从而对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本院已被确诊为呼吸内科院内细菌感染的42位患者组成实验组,再随机选择42位非院内细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各种资料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组患者的菌种鉴定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院呼吸内科患者院内细菌感染的概率是2.12%,其中呼吸道感染占92.11%,下呼吸道感染占71.97%,上呼吸道感染占19.13%,尿道感染占4.67%,胃肠道感染占3.54%。实验组患者中共检查出162株病原菌,其中,有20.99%为革兰阳性菌,79.13%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中葡糖球菌占12.97%,比例最大;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细胞菌占37.10%,比例最大。所选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疾病患病分布没有区别,实验组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情况比对照组多,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联(P<0.05)。结论由于有诸多引起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标签: 呼吸内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ICU院内压疮漏报的原因,制定措施,减少漏报现象。方法从人员、制度流程、护理管理等方面分析我院ICU院内压疮漏报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ICU院内压疮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及奖惩制度未落实、科室人力资源缺乏、护理人员对压疮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缺乏。结论根据原因,拟定对策为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科内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培训等减少了院内压疮漏报的现象。

  • 标签: ICU 院内压疮 漏报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