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颈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颈椎手术的复杂性,无论采取颈椎前路、后路手术均具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而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与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正确的护理措施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对颈椎手术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 前路 后路 手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56-01
  • 简介:目的研究耳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为腮区相关手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1月—2013年10月45例(52侧)头颈腮腺区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中观察耳大神经出肌点的位置、行程、分支点、分支及其与外静脉之间的关系。其中全淋巴结清扫术25例(32侧)、腮腺恶性肿瘤手术4例、咽旁间隙肿瘤16例。结果耳大神经多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10mm范围内穿出占94.2%(49/52),并多以单干形式上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腮腺尾部以及下颌角下方10mm左右分成前、中、后3个终支。耳大神经伴行于外静脉的后方上行(间距不超过20mm)。结论耳大神经解剖变异较大,其主干与外静脉关系密切,手术时尽可能避免耳大神经损伤。

  • 标签: 腮腺区 耳大神经 应用解剖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三叶草型钢板固定,实验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组固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优良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手术时间(82.03±14.56)min短于对照组(116.32±18.56)min,且骨折愈合时间(43.54±7.54)d显著优于对照组(73.04±9.56)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速度快,能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叶草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8-01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多种护理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认为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后指导等方式可避免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以后的治疗中推广这种多方面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外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法应用体会,方法针对我院过往收治的20多例经外静脉穿刺置入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体会。结果除3例患者出现小问题并采取措施顺利解决外,其余病例都顺利完成插管并导管保护至治疗结束。结论外静脉穿刺置管,如能掌握指征正确操作,术后加强护理,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及有效的方法,对抢救危重病人裨益较大。

  • 标签: 经颈外静脉 穿刺置入 导管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康复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2月临床收治5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让病患感受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贴切性,最终通过病患的积极配合,在这52例骨折病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均在治愈后满意出院。结论老年人股骨骨折进行严格的专科护理和专业康复训练,效果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临床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融合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mdd—Chiari畸形8例,寰枕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术前CT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融合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min(140.2±30.5)min;出血量190~710ml(272.2±73.4)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P〈0.05)。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结论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问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42例,年龄28~65岁,平均54.3岁。无移位型38例、移位型4例。全部采用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8.6个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92.9%。出现股骨头坏死共12例(28.6%);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76.2%。结论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诊闭合手法复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总结微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诊治的28例距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按Hawki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急诊闭合复位(7例)或开放微小切口切开复位(21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50~80)min,术中出血约30ml,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等围手术期并发症。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6~36)个月。本组骨折愈合时间10~14个月,平均(12.0±0.5)月。根据Hawkins标准评估疗效:优2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1例HawkinⅣ型患者发生距骨体明显硬化坏死。结论微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有效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之一,可以明显减少距骨缺血性坏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切口
  • 简介:背景:自加压空心螺纹钉应用于股骨骨折修复以来,出现退钉或穿钉的现象并不少见,哪些因素影响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骨折的稳定性尚无定论。目的:探讨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骨折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以提高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修复的92例股骨骨折患者,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选取可能影响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骨折Garden分型、术前骨牵引、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置钉形状、部分负重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等10个危险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组及赋值,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剔除无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获18-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25例,可17例,差22例,优良率为58%。影像学结果显示,根据骨折是否移位将Garden分型分为两组,GardenⅠ型22例和GardenⅡ型29例为无移位组,GardenⅢ型25例和GardenⅣ型16例为移位组,其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2%和39%;Garden对线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6%和59%;置钉标准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9%和70%;内固定后无并发症与内固定后有并发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4%和55%。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折Garden分型、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为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骨折后内固定失效(退钉或穿钉)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加压空心螺纹钉 成人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失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方法选择7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78例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分为5级评分,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主要不良心理状态为恐惧、焦虑、抑郁。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超普疝修补装置(ULTRAPROHerniaSystem,UHS)由上片、下片和中间连接柱构成。下片位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腹膜前间隙),覆盖整个肌耻骨孔,起到了腹膜前间隙修补的作用;将上片分别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和耻骨结节,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中间连接柱既充填了疝环缺损,又连接和稳定了上、下片,可防止网片移位造成的复发。UHS同时对腹膜前间隙和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双重修补,理论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腹股沟疝的复发。

  • 标签: 腹股沟 腹膜 腹股沟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宫外孕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停留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停留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开腹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8-01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01-2013-01间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3.77%,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儿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肯定.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我院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50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好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是患者手术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采取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在3d左右将术腔填塞物抽出并没有发现活动性出血,并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平均10d左右均痊愈出院。术后经过5-19个月随访,并未发现有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进行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鼻内镜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手术 围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则为7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宫外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 4)10-0109-01
  • 简介:目的:对左半结肠癌梗阻性患者应用急诊手术及肠道支架序贯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0例梗阻型左半结肠癌患者,分为急诊手术治疗组(A组33例)以及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组(B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梗阻缓解情况、并发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累计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狭窄段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组优于急诊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累计生存率以及平均生存期虽高于急诊手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于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较少的临时性或者永久姑息性治疗手段,相比于急诊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平均生存时间相当,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肠道支架序贯手术 急诊手术 肠梗阻
  • 简介:摘要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中出血量已显著减少,但是患者术后血红蛋白量(Hb)常常显著低于手术前,且Hb的降低程度与术中出血量明显不符,这一现象被称为术后隐性失血。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往往在临床上很容易忽视隐性失血的存在,如果加以重视,将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