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μm激光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数据进行分析和回顾,在获得患者同意后选择96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录入48例患者。给予实验组患者2μm激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钬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同时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长,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μm激光应用于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同时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 标签: 2&mu m激光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70W2μm连续波医用激光对70例BPH患者行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患者年龄65~84,72.6±4.7岁。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得前列腺体积80~128ml,平均96±13ml。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80.2±16.9)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例。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4±0.3d。术后随访3个月,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27.9±4.6及4.9±0.6分别下降至5.7±2.0及1.3±0.8,Qmax由术前6.2±2.0ml/s增加至术后18.4±1.9ml/s,PVR由术前118.4±60.0ml下降至术后22.3±9.9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术前仍保持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术后无尿失禁发生。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2ΜM激光 汽化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5例大肠癌患者、8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表达水平与胃肠道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1,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大肠癌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阳性率逐步升高,DukesA、B、C、D期分别为40%(4/10)、55%(16/29)、80%(24/30)、88%(23/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阳性率为87%(45/52),未转移者为51%(2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结论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大肠癌标志物应用.

  • 标签: 大肠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丙酮酸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大理地区非病毒性肝损伤的白族患者血清231例,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MA—M2)。结果231例血清中AMA—M2阳性31例,占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13.4%。男性4例,女性27例,男女之比为1:6.7。结论AMA—M2在大理地区非病毒性肝病白族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检测AMA—M2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BC,对预防和推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损伤 自身抗体 AMA—M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国产2μm激光汽化术治疗高危复发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经尿道国产2μm激光汽化术治疗的高危复发性BPH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前后即刻血Na+和血红蛋白,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夜尿次数等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估其疗效.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60~165min,平均(104±30)min,术后留置尿管3~5d,平均(3.0±0.8)d,住院时间4~7d,平均(4.0±1.5)d.术前与术后血Na+、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IPSS、QOL、Qmax、PVR及夜尿次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12个月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经尿道国产2μm激光前列腺光汽化术治疗高危复发性BPH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国产2 ΜM激光 高危 复发
  • 简介:目的利用重组抗原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OP自身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Ni-NTA柱纯化表达重组OP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分别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份PBC患者血清,80份其它肝病患者血清,8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10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70份PBC患者血清中检测出阳性患者6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87.6%。其它肝病患者血清、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重组抗原检测M2抗体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利用重组抗原OP检测M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PBC的临床诊断。

  • 标签: OGDC-E2-PDC-E2二联体 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HAG和HA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M2)型疗效。方法94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采用HAG方案治疗,B组采用HA方案治疗。2组患者均于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6,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02,P〈0.05);A组白细胞最低值和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3,P〈0.05)。结论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患者应用HAG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HA方案。

  • 标签: 高三尖杉酯减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2型
  • 简介:目的比较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采用密闭信封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62例BPH分为电切组(35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激光组(27例,RevoLix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盐水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前列腺增生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oflife,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residualvolume,PVR)。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激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液用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电切组[(202.4±44.2)mlvs.(750.5±86.3)ml,t=-30.061,P=0.000;(9.5±2.1)Lvs.(22.1±5.3)L,t=-11.650,P=0.000;(1.7±0.3)dvs.(3.4±0.6)d,t=-13.464,P=0.000;(4.2±1.3)dvs.(6.7±1.4)d,t=-7.190,P=0.000;3.7%(1/27)vs.25.7%(9/35),χ2=3.953,P=0.047)]。治疗后3个月,2组IPSS及QOL评分、Qmax、PV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激光组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小于电切组[(6.5±1.2)分vs.(7.2±1.3)分,t=-2.173,P=0.033;(22.4±6.4)mlvs.(45.3±13.2)ml,t=-8.284,P=0.000]。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BPH安全、有效,可更好地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2ΜM激光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析对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优质护理干预对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效果观察以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择20例我院进行诊治得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与优质护理,参照组则给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析对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优质护理干预对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效果观察以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择20例我院进行诊治得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与优质护理,参照组则给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同期食管癌光动力疗法后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以低分子量凝胶M2和交联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体外单层培养新生猪耳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以50×10^6cells/mL和100×10^6cells/mL的浓度分别与M2凝胶混合,以100×10^6cells/mL的浓度与交联HA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并于8周后取材。以单纯M2凝胶及单纯HA作为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化学检查、湿重测定、力学检测、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测定,判断低分子量凝胶M2及交联透明质酸在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实验组3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M2+高浓度细胞组体积最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M2+低浓度细胞组形成与高浓度细胞组质地相似的组织块,但体积相对较小;HA组形成不成熟的组织块,硬度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最少。同时,实验组3组的力学和GAG含量结果也证实M2+高浓度细胞形成的软骨更加成熟。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个对照组未有类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低分子凝胶M2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交联HA,更适合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 标签: 低分子凝胶 交联透明质酸 可注射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化软骨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与膀胱颈纤维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5月采用经尿道RevoLix2μm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膀胱颈纤维化12例。激光功率为40-100W,汽化切除增生的腺体与纤维化的膀胱颈及肥厚的输尿管间嵴,使后尿道与三角区在同一面。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29.2±4.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12.2±2.3)g,出血量(10.1±1.5)ml。10例术前有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无尿失禁发生。未发生电切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个月,IPSS由术前(18.3±9.6)分降至术后(6.2±3.1)分,Qmax由术前(7.2±4.3)ml/s增加至术后(19.3±2.3)ml/s,残余尿量由术前(80.6±12.7)ml降至术后(14.0±2.1)m1,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4.123,P=0.000;t=20.059,P=0.000;t=17.901,P=0.000)。结论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和膀胱颈纤维化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2ΜM激光 输尿管间嵴肥厚 膀胱颈纤维化
  • 简介:抗—M是一种室温盐水凝集素,这种抗体大多是天然产生的。IgM型抗—M抗体屡有报道,而IgM十IgG型的报道较少。最近笔者在血型鉴定工作中发现1例具有IgM十IgG性质的抗—M抗体,现报告如下。

  • 标签: IgM十IgG型 抗—M抗体 血型鉴定 案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留置胃管是保证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胃肠营养的重要途径。临床上常用两种置管方法经鼻置胃管、经口置胃管。新生儿以经鼻呼吸为主,经鼻置胃管易造成鼻腔横截面面积减少,鼻腔阻力升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对呼吸产生不利影响1;经口置胃管则可避免上述弊端,故临床上现多采用经口置胃管法,此法的缺点是不易固定,常因口腔分泌物使胶布潮湿而致脱落,造成胃管的滑脱,且早产儿皮肤薄、娇嫩易破损,粘贴敷料不妥当会造成是产儿医源性的皮肤损伤。

  • 标签: 早产儿 3M加压胶布 3M液体敷料 胃管固定
  • 简介:抗人球蛋白试验(AHG)被视为检测免疫性抗体的一种经典方法,特别对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病因的诊断十分有益.随着免疫血液学技术的发展,检测免疫性抗体方法也逐渐增多.新近,国外推出一种新的方法即磁珠固定被动血凝试验[1](M-MPHA),该方法具有简便、敏感的特点.为此,笔者应用该方法检测了109份多次输血患者的血清标本,并与AHG法进行Rh抗体敏感度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磁珠固定被动血凝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免疫性抗体 输血患者 红细胞抗体 血清学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Millagan-Morgan术(以下简称M-M术)联合消脱止-M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0例采用M-M术联合消脱止-M,对照组90例只用M-M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应用镇痛药频率、术后出血、创面肿胀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术后疼痛时间、创面肿胀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消脱止-M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M-M术联合消脱止-M是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Millagan-Morgan术 消脱止-M 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