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目前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等的应用,大大延长了晚期肺癌的总生存期,但是由于肺癌高度的转移性,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抑制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晚期NSCLC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对PD-1/PD-L1抑制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PD-1 PD-L1
  • 简介:摘要:肺癌极高的病死率使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肺癌的防治也成了长久以来医学界重点的研究课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最高,现行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几率,需要探索新疗法打破瓶颈。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可谓是医学史的里程碑事件,本文主要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D-1 PD-L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类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本文介绍目前两大全球最热门药物pembrolizumab、nivolumab免疫治疗的情况,为抗肿瘤治疗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治疗 PD-1 PD-L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和化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和化疗,对照组行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联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和化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鼻咽癌(NPC)是我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肿瘤。EB病毒感染是NPC的高危因素,与NPC密切相关。虽然鼻咽癌对放化疗敏感,但是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在局控率和总生存上仍不满意。对鼻咽癌组织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的相关临床研究,有望在鼻咽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 标签: 鼻咽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PD-1) EB病毒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
  • 简介:在肿瘤患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可通过与其配体(ligand,L)的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与增殖,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显示,PD-L1在淋巴瘤中高表达,而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上调,提示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为淋巴瘤重要治疗靶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1/PD-Ls信号通路,恢复T细胞功能,对肿瘤起抑制作用。目前多项应用PD-1抗体的早期临床试验已经在复发淋巴瘤的各种亚型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较少毒副作用,为目前有前途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PD-1/PD-L1在淋巴瘤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在淋巴瘤中的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淋巴瘤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PD-1抑制剂 TACE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PD-1抑制剂 TACE 疗效
  • 简介:【摘要】:1例80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7+月”入院,既往肺鳞癌术,应用注射信迪利单抗7月后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随机血糖27.8mmol/L,HbA1c8.0%,尿酮体阴性,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次因血糖控制不佳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诊断为PD-1抑制相关1型糖尿病,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对于接受PD-1抑制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1型糖尿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PD-1抑制剂 1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 标签: [] 甲状腺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 标签: [] 甲状腺损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1/PD-L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MM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并对其与MM的临床分期及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初治MM外周血T细胞上PD-1的表达较健康体检者高,且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MM的免疫逃逸及恶性增殖,有望成为MM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及预后指标.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PD-1;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1抑制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PD-1抑制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1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 RECIST评价疗效、观察相关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14例患者中,有 8例达到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客观有效率(ORR)为57.1%,疾病控制率达(DCR)85.7%,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结论  PD-抑制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有较好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控,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PD-1抑制剂 晚期肝癌 不良反应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自身的免疫异常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阻断免疫负性调定点通路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PD-L1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抗体(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干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同步放化疗)与观察组(30例,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实施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PD-1抑制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PD-1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均为2018年10月-2020年11月间接收,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和观察组(化疗+PD-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2年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且2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PD-1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明显,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借鉴。

  • 标签: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PD-1 化疗
  • 简介:摘要: PD-1 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激活该信号通路,能帮助肿瘤免疫快速逃逸,而当该通路被阻断时,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作用会有所降低。本文在阐述 PD-1 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肝癌肿瘤免疫联系的同时,就 PD-1 信号通路的分子结构和信号传导方式展开分析,并指出 PD-1 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应用。期望能为肝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 标签: PD-1 信号通路 原发性 肝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外泌体PD-L1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收集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液样本及穿刺组织,检测组织PD-L1(tPD-L1)蛋白表达,血液样本外泌体PD-L1(exoPD-L1)和可溶性PD-L1(sPD-L1)表达,评估不同形式PD-L1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2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评价为MPR,占比70.97%,有14例患者评价为pCR,占比22.58%。疗效分析,新辅助治疗后exoPD-L1、sPD-L1表达与MRP、pCR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exoPD-L1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免核化疗的标志物,对获益人群进行有效筛选。

  • 标签: 血浆外泌体PD-L1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1-2023.1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72)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中接受单一TP方案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36),将接受PD-L1+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TP方案的患者归为研究组(n=36)。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5.56%(P<0.05)。结论 PD-L1联合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联合TP方案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疗效。

  • 标签: PD-L1 奥西替尼小分子靶向 紫杉醇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急性白血病(MLL-rAL)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最新研究发现,MLL基因重排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与DOT1L(DOT1-like)的蛋白有关。一种新型小分子抑制EPZ-5676具有抑制DOT1L的作用。细胞实验研究发现,EPZ-5676具有抑制增殖、促凋亡以及促分化的作用。EPZ-5676与多种抗白血病药物具有联合作用关系。荷瘤鼠实验也证实了该药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该药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目前取得的结果提示该药非常有前景。本文综述了EPZ-5676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EPZ-5676 MLL基因 DOT1L HOX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