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中、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中单腰麻方法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2000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0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单腰麻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与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局麻用药量观察组较少,且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耗时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50%(985/1000)、96.20%(962/100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6/1000)、3.50%(35/1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中,麻醉方式选择单腰麻方法,麻醉效果较好,且无明显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性剖宫产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产妇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性剖宫产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以探索更好的剖宫产。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产妇97例,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手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早剥急行剖宫产的麻醉处理方式及产妇的抢救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因胎盘早剥而紧急行剖宫产26例,总结分析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处理措施,对产妇的抢救治疗措施等。结果选择气管插管全麻21例,椎管内麻醉5例,其中2例因中大出血而改为插管全麻;18例产妇中出现大出血,10例进展为DIC,经予以充分扩容抗休克及相应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是产科严重的急症,气管插管全麻对产妇及胎儿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合理及时的成分输血可提高大出血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胎盘早剥 剖宫产 麻醉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期护理方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围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出血量、住院及母乳喂养时间、并发症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住院及母乳喂养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评分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33%较对照组16.67%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围期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盆腹腔手术后可能引起粘连,有盆腹腔粘连者行剖宫产易至周围脏器如膀胱及输尿管的损伤,处理不当不仅给患者健康带来影响并增加其经济负,亦易引起医疗纠纷。笔者对剖宫产中发生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妇产科解剖及基础操作的重视。

  • 标签: 剖宫产术 粘连 膀胱/输尿管/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感染。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 标签: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与阴道助产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妊娠临产时出现胎儿窘迫的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阴道助产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剖宫产分娩。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33%(P<0.05);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剖宫产均能有效改善胎儿窘迫的母婴结局,但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助产术 足月妊娠临产 胎儿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宫术前先行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UAE)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性。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通过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宫治疗的9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性栓塞成功。93例患者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治愈92例,治愈率为98.9%,所有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针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先行子宫动脉栓塞,可大幅减少清宫中出血量,提高清宫安全性,减少清宫术后并发症,手术结局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随着孩政策放开,高危产妇增多,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多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危急重症。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主要有四种,即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严重可危及产妇生命。目前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现将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患实施剖宫产麻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6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患,根据病患血小板计数的不同进行分组甲组(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23例)、乙组(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21例)和丙组(血小板计数<30×109/L,16例)。所有甲组病患与乙组病患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而丙组病患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对比三组病患手术相关数据、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甲组、乙组及丙组中出血量比较(P<0.05);甲组病患新生儿Apgar评分(1min)最优、其次为乙组和丙组,丙组新生儿Apgar评分(1min)与甲组和乙组比较(P<0.05);甲组病患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最优其次为乙组和丙组,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比较(P>0.05);三组病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患的剖宫产麻醉选择中根据病患的血小板数量、出血病史、凝血功能综合判断,才能保障病患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术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