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颅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构建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方法:首先利用精细微加工法制作单个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先后构建了粘胶式以及夹具式2×5型传感器阵列。并自行开发研制自激式振荡电路、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将它们与计算机联用以构建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果:成功地制造出了在气、液相中稳定振荡的单个传感器,构建的粘接式及夹具式传感器阵列各有其优缺点;自激式振荡电路有非常强的振荡能力,在液相中起振非常容易,其频率稳定度也可达实用要求。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具有自行设置各初始参数,实时记录频率变化、自动绘制频率变化趋势图及分析结果等多项功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搭建起一个基因检测的技术平台,为临床上病原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压电基因 传感器 检测系统 建立 疾病 诊断
  • 简介: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是白种人常见的致命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2500~1/3500,近年成人CF患病率正逐渐上升.随着CF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治疗水平的提高,CF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CF 消化系统 常见 治疗水平 遗传病
  • 简介:病史摘要1.现病史患者,女,49岁.因浮肿、尿量减少伴泡沫尿1个月余而入院.起初曾有上呼吸道感染,伴鼻塞、咽痛、咳嗽、发热(38℃)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服用"泰诺"胶囊、肌注青霉素等治疗,症状缓解.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结核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原因是其具有广泛转移性,首发症状常被其他临床表现所掩盖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将6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肺肿瘤 误诊 神经系统损害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抗体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患者视网膜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对164例SLE患者作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和抗ds-DNA抗体等.结果:164例SLE患者中26例(16%)检查到有视网膜血管病,其中19例(73%)检测到抗磷脂抗体(17例ACL和2例LA).结论:SLE患者易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与其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 视网膜血管病 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抗核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