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机构2016年2月~2016年10月120例老年人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老年人分组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60例)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完成护理服务工作;观察组(60例)选择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的“医养结合”模式完成护理服务工作;最终就两组老年人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老年人满意度以及6个月住院治疗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人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老年人满意度以及6个月住院治疗率展开对比,观察组老年人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于护理精细化管理条件下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开展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工作,对于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以及老年人疾病控制效果的提高均可以做出保证,最终使得老年人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

  • 标签: 护理精细化管理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医”、“养”分离,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家庭养老、医疗服务方式将承受巨大的挑战。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医养结合养老方面存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市的鲜明特点,如何正视自生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完善新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改善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特点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服务台护理工作中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选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的常规护理服务比较,观察两组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要显著低于优质护理组,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6.0%,非常满意30例,占30.0%;满意56例,占56%;不满意14例,占14%。而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9.0%,非常满意45例,占45.0%;满意54例,占54%;不满意1例,占1%。常规护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要低于优质护理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常规护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75.8±5.0分;优质护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96.5±4.8分。结论在门诊服务台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度,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服务台 优质护理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服务台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门诊患者84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常规组、优质护理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护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常规组满意度80.95%;优质护理组满意度100.00%。优质护理组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95.18±5.32分、34.53±1.42分比常规组80.72±5.95分、45.46±2.25分好,P<0.05。优质护理组护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其中,常规组6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14.29%,6例出现投诉,发生率14.29%。优质护理组均未出现护患纠纷和投诉。结论门诊服务台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门诊服务台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等候过程焦虑情绪,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服务台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哈尔滨市所辖的7个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矫正 行为偏离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2015年11月10日到2016年11月10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各60例,对比2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方法选用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对本院呼吸科3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30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HCO-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PaO2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主要以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为主,除晚期肺癌外还出现多种酸碱失衡的临床改变。结论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愈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呼吸系统 重症患者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实施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主动有效的沟通,发展专科护理,护理改革创新等护理措施。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改善了护士的精神面貌,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使得病房更安静、整洁、舒适,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ICU护理工作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ICU
  • 简介:摘要随着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引入与和谐社区概念的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精髓———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之上,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心理卫生服务。文章从社区心理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社区心理意识形态与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介绍研究成果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情感

  • 标签: 社区心理意识 社区归属感 社区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科诊疗服务路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自2010年7月-9月在福民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人,其中实验组实施全科诊疗服务路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医疗服务服务结束后4周内对患者实施回访,并对全科诊疗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病人遵医嘱行为改善情况、健康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问卷形式实施调查,并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进行核查,评估实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全科诊疗服务质量评分优良率高达100%,居民满意度为100%,病人遵医嘱行改善率达93.3%,健康教育优良率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评价指标(全科诊疗服务质量评分优良率78.3%,居民满意度为85%,病人遵医嘱行改善率达81.7%,健康教育优良率75%)。结论优化全科诊疗服务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提高居民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宣传效果,继而优化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产生。

  • 标签: 全科诊疗 服务路径 社区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内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内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调查两组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率、满意率、投诉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内54例急诊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是25.93%,满意率是83.33%,投诉率是9.26%,观察组内54例急诊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是3.70%,满意率是96.30%,投诉率是1.8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过程中,观察组内焦虑、抑郁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有2例,护理效率是96.30%,对照组情绪不稳定患者10例,护理效率是81.48%,观察组护理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实践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采血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服务效果考察与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0例在我院门诊抽血室抽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抽血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抽血失败1例,对照组抽血失败7例,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75.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采血室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服务质量,能够提高对患者的诊疗质量,体现人文关怀,是一种理想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分为优质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率、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12日到2017年3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各50例,对比2组急诊外伤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外伤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明显增加抢救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外伤患者 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优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肺癌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介入病房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介入病房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了解介入病人的心理需求,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实行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介入治疗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念。通过开展人性化服务,增强患者对介入治疗手术的信心,也为医院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人性化 优质护理服务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就是对我国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各种因素对居民的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采用我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近年来的数据,选择18岁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并且排除一些无法因素的影响,总共有9988人参与到本次研究中。研究中的主要因变量就是这些实验参与者是否接受过鱼预防保健服务,而自变量就是这些参与者的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参与者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等。并且采用先进的因素统计方法对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最终的得出一些有效的结论。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9988名参与者中有421人接受过预防保健服务,占据的比例相对是比较小的。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出不同学历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参与者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也就说明了这些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也表明本次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不同的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也截然不同,这说明其也具有很强的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我国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更多情况下对其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而且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 标签: 预防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差异 卫生服务需求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脑梗塞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全方位、综合性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经过对老年脑梗塞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各项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给予全方位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有利于疾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可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脑梗塞 患者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转新护士在门诊服务台的作用。方法2016年5月通过护理部挑选在第一年工作的新护士有48人,每组12人,每组护士轮流在医院门诊服务台进行三个月为一周期的轮转。结果比较轮转护士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转新护士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77.5%,非常满意24例,占30.0%;满意38例,占47.5%;不满意18例,占22.5%。而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5%,非常满意36例,占45.0%;满意42例,占52.5%;不满意2例,占2.5%。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情况比较,实施前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为(64.8±4.6)分,实施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为(89.6±4.2)分,实施前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要显著低于实施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t=35.61,P<0.05)。结论门诊服务台工作实施轮转,能够有效弥补服务台人员不足的状况,提高人员的专业文化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轮转护士 门诊服务台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