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PH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5和PH=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min后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尿PH较低时,容易发生红细胞溶解现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红细胞检验结果影响增大,容易造成血红蛋白尿和血尿混淆,不利于临床诊断,应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 尿液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心室出口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模式选择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右心室出口手术的4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出口患儿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右心室出口 并发症 观察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 标签: 学校 饮水机 水质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LT持续正常及持续或间断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ALT水平进行研究分组,对比比同组别相关资料。结果LSM≥7.4kpa的独立影响因素为ALT>1×ULN与性别,LSM≥10.6kpa的独立影响因素为HBV、DNA定量>5log10拷贝/ml。结论临床有必要对ALT>1×ULN、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大于5的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密切随访以尽早确诊或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

  • 标签: ALT 慢性乙肝 肝硬度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异物取出口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眼球内异物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异物取出口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改良异物取出口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采用改良异物取出口可有效提高眼球中异物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且术中患者并发症较少,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眼球内异物 玻离体切割术 改良 异物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