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巴丁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加巴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均<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加巴丁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率,在临床医学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联合泼尼松 带状疱疹 疼痛评分
  • 简介: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野皮肤照射5Gy即可出现红斑,20~40Gy就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1]。预防放射性皮炎有利于放疗的连续进行。我科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剂(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损伤,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咽肿瘤/并发症 放射性皮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他佐辛预注射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94例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手术麻醉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瑞芬太尼麻醉;他佐辛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前10分钟给予他佐辛预注射0.5m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之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60分钟疼痛水平。结果他佐辛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他佐辛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他佐辛组苏醒之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60分钟疼痛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他佐辛预注射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影响大,虽然延长了拔管、呼吸恢复和苏醒时间,但显著降低了术后疼痛水平,可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喷他佐辛 预注射 瑞芬太尼麻醉 早期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加巴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鞘内泵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加巴丁组给予鞘内泵加巴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鞘内泵注加巴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巴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巴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 加巴喷丁 中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西环素与利福丁联合治疗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多西环素与利福丁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用多西环素与利福丁联合治疗布病,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并且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西环素 利福喷丁 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巴丁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不同方案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8.46%,远较对照组的81.54%高,且观察组疼痛感、睡眠质量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丁能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应用加巴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年龄≥60岁、视觉模拟(VAS)评分>4分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和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巴丁,评价连续用药1、2、4周后疼痛的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VAS评分(5.53±0.21)分较对照组(6.92±0.23)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神经痛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2.20±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神经痛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加巴丁对老年带状疱疹的神经痛有显著缓解作用,可能会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福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选取利福丁给予治疗;参照组选用利福平的治疗方法。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行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显效情况,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39(97.5%),参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8(4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比较。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21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3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利福丁治疗肺结核可以起到显著地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利福喷丁 利福平 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中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汀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84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并通过随机法将84例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与44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异烟肼、利福汀与吡嗪酰胺治疗,实验组应用异烟肼、利福汀与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与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空洞闭合率、治疗后6个月、9个月的转阴率、随访1年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与空洞闭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9个月的转阴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一年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汀与左氧氟沙星对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异烟肼 利福喷汀 左氧氟沙星 初治涂阳肺结核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瓜霜剂与西地碘含片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100例口腔溃疡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西瓜霜剂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地碘含片治疗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远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和灼痛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取西瓜霜剂,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西瓜霜喷剂 西地碘含片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开瑞坦、布地奈德(鼻剂)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患有变应性鼻炎的50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开瑞坦、布地奈德(鼻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要好(P<0.05)。结论,开瑞坦、布地奈德(鼻剂)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开瑞坦 布地奈德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与加巴丁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8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各44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参照组,观察组接受加巴丁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LSI-B评分均远优于参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加巴丁治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卡马西平,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加巴喷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溶栓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加巴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焦虑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两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加巴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福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利福平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利福丁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福丁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升满意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利福喷丁 利福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氮卓斯汀鼻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对1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8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氮卓斯汀鼻剂治疗,研究组除了使用氮卓斯汀鼻剂还是用了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1%,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5%,两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症候积分比对照组优秀(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氮卓斯汀鼻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氮卓斯汀鼻喷剂 地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氮卓斯汀鼻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分别采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剂、盐酸氮卓斯汀鼻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喷嚏、鼻痒、鼻塞、流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鼻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作用于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地氯雷他定 氮卓斯汀鼻喷剂 鼻炎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依巴斯汀联合加巴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瘙痒症患者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加巴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加巴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巴斯汀 加巴喷丁 老年性瘙痒症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A、CTAP及碘CT联合应用对肝占位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CT三种技术进行检查。结果经CTA、CTAP及碘CT检查,明确诊断了7例以往诊断不明者;10例中,指导了3例外科及介入治疗,及时发现转移性病变1例。结论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CT对肝占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A CTAP 碘油CT 肝占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参照《GB5009.262—2016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对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条件,进行探索并反复试验,找出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准确满意的仪器条件。方法通过对顶空及气相条件不断的探索及反复试验,寻找出合适的仪器条件。结果在色谱柱TR-5毛细管柱,30m×0.32mm×0.25µm;载气流速1.0mL/min,色谱柱温以50℃保持2min,以10℃/min升温至200℃保持3min,进样量1mL,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炉箱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min的分析条件下,0-200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结论经过优化后的植物溶剂残留量测定方法,可实现98.94%以上的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且分离效果好,为今后植物中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法 植物油 溶剂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