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报道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和目的基因HSV-TK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将同时表达GFP和HSV-TK的多右反子重组逆转录病毒GCGPTKSN,分别转染K562、NS-1、EL4、Sp2/0细胞株,并在体外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GFP的表达,同时GCV杀伤试验检测HSV-TK基因表达。结果:GFP在细胞系中高效表达。高浓度的GCV能有效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介导GFP和HSV-TK基因进入多种细胞系,并在那里共表达。GFP基因是一很有前途的报道基因,这为基因转移的检测以及转基因细胞的筛选提供了一新的方法。

  • 标签: GFP HSV-TK 基因 细胞株 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SDD2.4%)、92.3%(S87.5%+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SDD3.2%)、93.5%(S83.9%+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SDD63.6%)和72.8%(S36.4%+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 标签: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中微量蛋白即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将受检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4尿微量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浓度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标志物,联检可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出率。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alpha 1微球蛋白 &beta 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参与此次研究。分别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和肘部静脉采血,将两种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肘部静脉采血法采集的标本其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相对于行手指末梢采血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各指标水平,更接近正常值,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集肘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相对于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数值更为准确,结果稳定性更高,应作为血常规检验时首选的采血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中药大承气汤口服法与肥皂水对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肥皂水灌肠组手术前一天晚8时肥皂水灌肠,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口服组于手术前一天下午2时、3时分别口服100~200ml。结果复方大承气汤口服组清洁程度优于肥皂水灌肠。结论应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口服能达到最佳的术前清洁肠道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大承气汤 肥皂水灌肠 腹腔镜微创手术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抽取于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封闭式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后的效果。结果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试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封闭式钻孔引流术运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效果理想,可进行推广。

  • 标签: 传统钻孔引流术 封闭式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扁桃体电切术和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扁桃体电切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脱膜(手术切口上的白膜脱落)的时间及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毕至脱膜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后6h、术后第1d、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时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相比,用扁桃体电切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和疼痛症状轻等优点。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电切术 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选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及视力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对比,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置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所获得的疗效相当,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人工晶状体置入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三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应用于HIV的检测中,对比结果可靠性。方法本文实验样本是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纳入分析和研究的100例HIV患者的血清标本,均开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97.22%、93.33%、98.00%,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95.83%、90.00%、96.00%,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93.15%、83.33%、93.00%。结论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验方法、胶体硒免疫层析试验检验方法相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方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更高。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HIV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通气方法对于急诊病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份接收的27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一组90例;甲组进行普通气管插管,乙组使用球囊气管插管,丙组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比较三组患者恢复心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各自所需的时长,同时比较各组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乙、丙组患者在心搏、呼吸、血压、意识以及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球囊气管插管以及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配合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 标签: 急诊病人 通气方式 急诊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肢综合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广泛切除术+体外放疗治疗,观察组应用广泛切除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保肢综合治疗肢体软组织肉瘤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 标签: 保肢综合治疗 肢体软组织肉瘤 广泛切除术 125I粒子植入 体外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癌2手术方式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2014年2月-2015年9月84例胃上部癌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的术式是近端胃切除手术,全胃切除组采用的术式是全胃切除手术。比较两组胃上部癌2年生存率;手术出血、术后胃排空情况和进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卡氏功能状态分值;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全胃切除组胃上部癌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全胃切除组手术出血、术后胃排空情况和进食情况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卡氏功能状态分值相近,P>0.05;干预后全胃切除组卡氏功能状态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全胃切除组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胃癌2手术方式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存在差异,其中,近端胃切除手术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高,而全胃切除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近端胃癌2种手术方式 反流性食管炎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免疫检验方法对抗HIV检测的可靠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份HIV血清和100份正常志愿者的血清,对其分别实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三不同免疫方法的检验。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检出率为100%和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出率为95%和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出率为85%和2%。结论在对抗HIV血清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结果最为准确,其次为金免疫层析试验,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验效果最不好。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抗HIV 结果可靠性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两经皮螺钉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收治的76例诊断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n=38)和分析组(n=38),对两组患者均应用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空心螺钉,分析组患者应用无头双加压螺钉,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分析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5.79%(6/38),差距明显,P<0.05。结论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时,相比常规空心螺钉,无头双加压螺钉固位更加牢固,且不易出现内固定物外露,从而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应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经皮螺钉 微创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实施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90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取传统治疗及红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44%;且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实施红光照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妇产手术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红光照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伤椎椎弓根螺钉与钉固定术在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骨折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胸腰椎骨折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腰椎骨折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稳定骨折端,纠正腰椎畸形,且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四钉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不同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120例CIN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冷刀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环形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环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冷刀组,且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冷刀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组术后感染率与冷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的效果相当,而后者的手术和愈合时间更短,费用低,且术后感染率低,值得推荐。

  • 标签: CIN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宫颈锥切术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部分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部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术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ulmonaryneoplasms)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维显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心理疗养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PET/CT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和疗养效果。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有不同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不同年龄 不同采集时相 肺部肿瘤 PET/CT四维显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两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92例(2015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一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另外一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适用性更强,利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术 全髋 半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