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作者: 文跃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四川福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苍溪福昌中医疼痛医院,四川省广元市628400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杆菌采用痰涂片荧光金胺O检查的具体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杆菌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荧光金胺O和抗酸染色法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经统计,痰涂片荧光金胺O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检查阳性率,且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抗酸染色法,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检查过程中采用痰涂片荧光金胺O的检验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确保治疗有效性,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结核杆菌;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诊断效能
  • 简介:适用于实验教学要求的骨髓涂片不易获得,若不采取有效的保存方法,其使用时间较短。该文介绍笔者正在使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骨髓涂片保存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保存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新近结核病报告,2012年全球有86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及130万例结核病死亡患者,死亡率在传染病中位居全球第二[1]。结核病的发现率在结核病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痰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仍是确诊肺结核的传统方法,但痰涂片阳性率在我国总体不高,仅为10%-30%[2],而Mtb培养却需要6-8周。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诊断
  • 简介:主动脉夹层(AI))是由于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导致内膜撕裂所致。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因此及早诊断,采取相应措施甚为重要。我们近3a曾有误诊3例,分析如下。

  • 标签: 主动脉破裂/诊断 动脉瘤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涂片与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方法直接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对2016~2017年我院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标本分析。结果痰涂片阳性率与标本的性状质量有很大关系。不同性状的痰标本,涂片阳性率不同,两者阳性检出率由高到底顺序比较,不同性状的痰标本,涂片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结核影响因素是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化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痰涂片显微镜方法检查抗酸杆菌(AFP),是目前痰检出方法中最经济、快捷、有效的方法,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他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痰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 标签: 结核 抗酸杆菌 痰涂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随机选出129份,全部标本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标本均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29份血液标本经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3.78%(31/37),特异度为75.0%(69/92),诊断的准确性为77.52%(100/129)。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筛查式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仍有不准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分析有助于纠正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错误,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从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2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做好健康教育、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防治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重点,也是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方法对2016年1-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对符合复检条件的进行血涂片复检。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中有23例(38.3%)的标本需要复检,其中15例(25%)存在各种细胞异常增多、出现5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2例中晚幼粒细胞核左移及1例靶形红细胞病例等,经验证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分析,并不能很精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涂片复检则弥补这一不足。在进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析之后,进行做血涂片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复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涂片和痰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痰涂片和痰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痰培养和痰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中,痰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痰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痰培养阳性率;痰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痰涂片的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阐述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方法选取459份痰标本分别运用两种培养方法即痰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并将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对比阐述。结果两种方式检出结核分歧杆菌的检测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差异显著(x2=32.866,P<0.01);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方式检出阳性率(32.4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16.12%,(x2=13.240,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的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优缺点进行相互互补,才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病患进行结核菌培养时,应先给予痰抗酸染色涂片检验,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病患早期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分歧杆菌 抗酸染色涂片 快速培养 阳性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检验的血液标本中随机选出129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全部标本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标本均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29份血液标本经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3.78%(31/37),特异度为75.0%(69/92),诊断的准确性为77.52%(100/129)。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筛查式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仍有不准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分析有助于纠正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错误,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与产生误诊的原因,减少病死率与伤残率,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六年之内所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且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不相类似,其中75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典型持续撕裂样疼痛,15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1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神经反应,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影像学检查,其中60例患者得到及时确诊,40例患者因为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早期误诊率为40.0%,40例误诊患者中1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误诊为胰腺炎或是急性胃肠炎,8例误诊为脑梗死,4例误诊为胸膜炎或肺栓塞,4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或是失血性休克,2例误诊为胆结石,2例误诊为肾结石。结论临床中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表现症状相对比较复杂,非常容易出现早期急诊误诊现象,所以临床中需要提高警惕,利用多种手段及早确诊,从而及早控制患者病情,及时开展支架介入手术治疗或是转送上级医院,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诊诊治特征 误诊原因
  • 简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很容易误诊,我科诊断2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7岁。因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30min入急诊科。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出现头晕、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约2min后清醒。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初步查体:BP70/50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52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四肢湿冷,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初步诊断:晕厥待查,

  • 标签: 主动脉瘤/诊断 动脉瘤 夹层/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个例的原因。结果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上经各项检查后在短时间内被确诊,5例因临床症状表现较不典型,因而未在有效救治时间内进行确诊,误诊率为16.7%。5例未能及时确诊的患者中,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误诊为早期急腹症、1例误诊为脑梗死。19例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救治后的1个月病情基本痊愈且出院,另11例患者在进行救治过程中病情加重,其中6例转入上级医院、4例进行介入治疗、1例猝死。结论临床上对疑似此类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需要提高谨慎性,医师需明确掌握主动脉夹层的各种临床症状及表现,并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该疾病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并积极治疗,以降低该病的误诊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诊 诊治特征 误诊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出结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以胸痛为首要症状,均将AAD误诊为AMI;经过超声心电图检测,9例确诊,其他7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即患者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AAD合并AMI患者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对AAD合并AMI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的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的 70例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围术期期间 2组分别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 2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疼痛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普通护理)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死亡率、两组存活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氧分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提升患者生存率、促进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主动脉夹层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依据循证护理途径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评价证据,用实证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合理的健康计划并有效实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实施护理方案,10例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9%。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 应用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复发率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病患综合护理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意义重大。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FOB)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P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4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痰培养并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对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确定FOB下行BAL检查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294例痰涂片阴性的PTB患者中,77例(26.19%)痰培养阳性。BAL标本进行抗酸染色和罗氏培养显示,180例(61.22%)抗酸染色阳性,其中116例(39.45%)培养阳性,64例(21.77%)培养阴性;114例(38.78%)抗酸染色阴性,其中16例(5.44%)培养阳性,98例(33.33%)培养阴性。所有患者的支气管镜和BAL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中,273例(92.85%)为炎症反应,结论FOB下行BAL检查是诊断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可靠的、有效的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