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妇科就诊的6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子宫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合理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以及出院后2周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子宫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护理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子宫次全切手术 子宫肌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次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窦卵泡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影响显著优于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极佳。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子宫切除术,观察和分析手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AFC、FSH、E2与观察组的AFC、FSH、E2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AFC、FSH、E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AFC、FSH、E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术其治疗效果显著,次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相比于子宫切除术来说影响较小,对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会有所助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B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C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和B组,切除子宫肌瘤个数多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和术后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在子宫肌瘤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的较好的疗效,保留子宫体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对照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卵巢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FSH水平明显上升、E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相比,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征均满足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462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无缝的配合,总结手术配合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且均已康复出院。结论充足的术前准备,合理的体位摆置,术中的无缝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与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妇女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48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子宫切术(观察组),52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选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问卷调查性生活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性生活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或者切除术后一定时间内,患者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情况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子宫切患者性生活恢复时间可能因术中损伤而出现略慢的情况。

  • 标签: 子宫全切 次全切除术 子宫肌瘤 性生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可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对照组满意率65%,观察组满意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对中青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国际标准Kuppermann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Kuppermann评分显示中重度更年期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中青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及更年期症状的减轻或延迟,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 子宫动脉上行支 卵巢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使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通过开展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配合要点患者准备,器械的准备,仪器的准备,环境准备,巡回护士术中配合,配合医师摆好手术体位注意在病人的腿架上垫一软垫,防止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双腿外展不可超过90°,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为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我们特意使用弹力绷带自患者足部向小腿部加压缠绕至膝部,有效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双肩用肩托固定,防止术中采用头低脚高位使患者发生危险。将患者左上肢束缚于体侧,右上肢外展。检查患者身体与金属有无直接接触,以防术中发生电灼伤。连接好所有仪器电源、管路,调节各仪器参数,使仪器处于功能位,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术中保暖,随时观察CO2参数。器械护士提前20分钟刷手上台,准备手术器械、敷料,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台上器械摆放有序,小零件专用容器盛放,避免术中丢失。结果除3例手术术中病人因盆腔粘连较严重,中途改为开腹手术外,其余187例手术均顺利,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要有密切地配合,做好沟通,备好手术所需的所有用物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此外,相对固定的人员配合对手术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能快捷有效的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术中配合做好腹腔镜设备的启动和管理,保持各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手术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效果进而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和优势。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本院近几年来所接收到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比较对象并将之随机平均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本院的腹腔镜下的微创切除手术,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则均实施以开腹腔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程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所持续的时间长短,在手术后统计比较患者三种常见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尽管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子宫术的患者手术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中的患者;而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显著较低且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显著地减少手术引发的患者身体损伤,利于患者在手术后的身体恢复和满意度的提升并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腹腔镜 切除术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手术子宫手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差异性。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子宫切和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40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作为A组,30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作为B组,术后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试,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8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Ⅳ级占45.00%,SUI为4例,POP为4例,B组有4例子宫盆底肌力低于IV级,占13.33%,SUI为4例,POP为2例,两组盆底肌力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SUI和POP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比子宫手术患者要高,临床使用何种术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权衡,不要轻易切除,为患者术后生活给予考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子宫次全切术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甲状腺肿瘤患者1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切组和切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切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切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O.05);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切除组的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行甲状腺切除术预后质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全切除术 次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对比,前者治疗优势明显,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甲状腺切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子宫手术的血浆心钠素及应激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行子宫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腰麻组(SA,n=20)和硬膜外麻醉组(EA,n=20)。两组分别于术前30min、术毕、术后24h采集肘静脉血各5ml,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心钠素(ANP)、肾上腺素(AN)、皮质醇(CS)的浓度。结果术前EA组与SA组两组间ANP、AN、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P的血浆浓度水平两组在术后24h均比术前升高(P<0.05)。EA组术毕时患者ANP、AN、CS的浓度分别为(62.1±15.0)、(97.1±29.4)、(209.8±80.6)ng/L,明显低于SA组(61.4±17.0)、(157.4±43.0)、(286.6±80.5)ng/L的浓度水平(P<0.05);术后24h患者ANP、AN、CS的浓度分别为(103.4±21.3)、(66.7±20.1)、(140.5±50.2)ng/L,明显低于SA组(100.2±20.8)、(102.1±29.5)、(250.9±80.1)ng/L的浓度水平(P<0.05)。结论EA+强化麻醉可提高机体应激反应效应和心血管反应,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心钠素 肾上腺素 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3日~2018年3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实施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围生期系统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情绪与并发症状况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显效标准的有25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达到有效标准的有24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护理无效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62.7%(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从而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加顺利,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措施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