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TPA阳性患者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葡萄膜炎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TPA阳性的白内障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前房渗出物和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年龄偏大,均>50岁,多数在7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时间均在术后第1天发病,病程7~30d;青霉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TPA阳性患者白内障术后的葡萄膜炎可能是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是由于晶状蛋白与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及反应素结合诱发的葡萄膜炎性反应。

  • 标签: 组织多肽抗原/免疫学 晶体 人工 葡萄膜炎/病因学
  • 简介:1病历摘要女,年龄49岁。右眼瞳孔区白色物遮盖,视物模糊不清2a,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右眼白内障。眼科检查:V0s数指/50cm,光定位,辨色力正常,角膜清,前房适中,瞳孔直径0.3cm,光反射灵敏,晶状呈白色混浊,眼底未窥见。超声所见:右眼晶状内可见数枚强回声光斑,呈“彗星”征,其中较大直径约0.5cm。右眼玻璃体内为无回声区,眼底光带光滑,视神经为类V型的低回声区,球后可见呈低回声区。超声提示:右眼晶状纤维钙化。后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见晶状呈乳白色混浊,与虹膜轻度粘连,核硬扩大切口挽出晶状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液化并少量溢出,娩出的晶状核坚硬,直径0.5cm,厚0.3cm,前面较平坦,后面较隆起,无晶状皮质。镜下见晶状纤维增生钙化。

  • 标签: 眼疾病/超声检查 晶体/超声检查 钙质沉着症/超声检查 |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2月--2016年8月,研究对象;76例本院收治的行玻璃切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实验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晶状后囊膜留存,给予实验组患者晶状后前膜留存,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明显,晶状前囊膜留存具有一定优越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晶状体囊膜 玻璃体切除 角膜内皮细胞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0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均选自2017年,共72只患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结果术后7d,视力>0.6共有41眼(56.94%)、视力0.3~0.5共17眼(23.61%),比术前视力有了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建议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术中妥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间),其中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其虹膜周边切除的患者作为A组,予以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作为B组,各30例,将其经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内压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内压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并发症 眼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作为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另选择35眼作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结果实验组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建议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模式联合镇痛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对比研究,观察模式联合镇痛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时间段Boius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均达到满意标准,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8.0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达到镇痛效果,但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较高,但治疗期间患者的疼痛程度是一个比较受到关注的方向,结合本次调查结果以及以往研究成果来看,采用模式联合镇痛方法有助于提升镇痛效果,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多模式联合镇痛 人工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有9例术中并发假附近骨折病例,没有出现假柄远端骨折情况,手术中进行了重新固定,共有23例患者术后合并假周围骨折,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30例患者经过3至9个月才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屈曲度均超过了80°,Harris评分相比手术前要明显提升(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假附近骨折的临床病因比较复杂,为患者提供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减轻患者病情痛苦、提高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较为确切,但是一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仍然会出现关节周围假真菌感染的症状,目前,随着医学不断进展,出现这一情况的患者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一旦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的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真菌感染 假体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周围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有9例术中并发假附近骨折病例,没有出现假柄远端骨折情况,手术中进行了重新固定,共有23例患者术后合并假周围骨折,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30例患者经过3至9个月才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屈曲度均超过了80°,Harris评分相比手术前要明显提升(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假附近骨折的临床病因比较复杂,为患者提供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节同时穿刺与逐节穿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参照组给予患者逐节穿刺椎成形术,研究组给予患者多节同时穿刺椎成形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伤椎功能恢复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VAS评分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伤椎功能恢复评分更高,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节同时穿刺椎成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VAS评分较低,伤椎功能恢复评分较高,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多节穿刺 逐节穿刺 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在ICU重症脏器衰竭患者中具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两年内我院接收治疗的62例ICU重症脏器衰竭患者的相关情况,以患者最终死亡或者顺利出院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死亡,作为小组1,另外36例患者存活,作为小组2,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各个阶段的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小组1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平均值明显高于小组2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含量高低作为ICU重症脏器衰竭患者预后预测指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表现出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ICU重症多脏器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与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女性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和对照组100例(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时间长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无痛人工流产在临床上的优越性显著,不仅防止了医生的盲目操作,还能降低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式。

  • 标签: 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 单纯无痛人工流产术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80例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排痰难度,焦虑、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疼痛、护理质量、环境评分。结果观察组排痰难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两指标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疼痛、护理质量、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段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缓解其术后疼痛,降低排痰难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多根多段肋骨骨折 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囊卵巢和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囊卵巢和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中抽取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2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有4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0%。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囊卵巢和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总有效率,还能促进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 多囊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两种术式对患者造成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需要开展流产手术妇女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5例行无痛人工流产,35例行传统人工流产,观察开展两组患者术后的重复流产情况。结果无痛人工流产组的患者重复流产率是32.0%,传统人工流产组的患者重复流产率是17.1%,两组患者间重复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避孕知识和性生活情况中,传统人工流产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由于手术而造成的疼痛,但患者术后易出现重复流产情况,需要给予更多的计划生育宣教工作。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传统人工流产 重复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一化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典型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个组类,对常规组采取日常的医护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医护一化护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一年后,常规组的Harris评分为(80.01±1.32)分,实验组的Harris评分为(93.01±3.31)分,常规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性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化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医护一体化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当中,复发性软骨炎患者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当中出现复发性软骨炎误诊的2例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耳廓部位的肿痛、塌陷等,在我院被误诊为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之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患者反复发作最终经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患者接受临床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缓解。结论在复发性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较为复杂且具体症状不够典型,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医生应对该类病情的临床表现更为熟悉,以此对患者实施较为科学的诊断,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严重。

  • 标签: 复发性多软骨炎 误诊 耳廓 支气管哮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重症中器官衰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内科急诊重症中器官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组传统治疗方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发现研究组治疗后PH值、PaO2分别是(7.34±0.06)、(8.32±0.79),常规组分别是(7,31±0.06)、(7.72±0.06),研究组的PaCO2值是(7.42±0.75),常规组的PaCO2值是(8.66±0.86),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临床类型和预后关系,研究组的存在病例率为85.7%,死亡比例率为14.3%,常规组存在病例率为11.4%,死亡病例为率8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内科急诊重症中器官衰竭患者,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科急诊重症 多器官衰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妊娠形疹后,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孕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49例,与观察2组49例,我院产检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针对皮肤病类型给予针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不给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以及胎儿生产后,胎儿的结局。结果观察1组孕妇的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1组孕妇产下新生儿后,新生儿出现窘迫、胎死宫内、窒息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患上妊娠形疹后,一般不会累及孕妇及胎儿,本研究结果也未表明孕妇及新生儿各项结果与妊娠形疹有关。

  • 标签: 妊娠 多形疹 早产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