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按不同护理办法均分两组,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采用针对性饮食护理的针对组患者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的传统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于每次定期复查中进行护理满意度随访,随访结果显示,针对组的40例患者中,不满率仅为2.5%,患者均反应针对组的医护人员护理态度温和、护理过程贴心,而传统组的40例患者中,不满率为15%,不满患者表示在经过饮食护理后,肠胃不适情况仍未得到改善,在化疗中所受苦痛较多,因此不满,两组患者数据比较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减少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治疗 消化系统
  •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碘海醇/类似物和衍生物 碘海醇/副作用
  • 简介: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是白种人常见的致命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2500~1/3500,近年成人CF患病率正逐渐上升.随着CF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治疗水平的提高,CF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CF 消化系统 常见 治疗水平 遗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4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9例(38%)为胃肠道反应,14例(28%)为过敏反应,8例(16%)为水杨酸反应,6例(12%)为瑞氏综合征,3例(6%)为肝损害。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发应后均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后以上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但也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和途径正确,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出现西药不良反应进行诊治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呕吐恶心、头晕头痛、身体忽冷忽热、水肿、水肿等为西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西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合理,使得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相关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其相应临床记录资料以及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UKCSM)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最后得出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结论。结果通过对相关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分析得到,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肌病、腹痛、便秘、胃肠道不适、疲乏、头痛、脱发、感觉神经紊乱、皮疹、视觉障碍、手指关节疼痛等,而且伴随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升高和ALT的升高以及相应肾功能和肝脏功能的损害等。根据资料文献分析得出,发生不良反应还与药物的剂量有关系。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有,当辛伐他汀和香豆素的衍生物抗凝血剂、致肌病的药(如贝特类的降脂药物)、相关的代谢类酶P450(CYP3A4)抑制剂、葡萄柚汁以及流感病毒的疫苗进行联合使用时,会到导致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辛伐他汀与多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时,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合理的对患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并且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以及药物的相关剂量等,还要对相关的CPK、肾功能以及肝脏进行监测,这些对于预防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辛伐他汀 相应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及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PSQI均分和消化系统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未护理时,对照组患者的PSQI均分为(4.6±0.9)分,观察组患者的PSQI均分为(4.5±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均分(7.6±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SQI均分(5.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总有效率57.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睡眠质量,抑制患者各类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睡眠质量 消化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诊消化内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2日至2018年4月22日期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止血药物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治疗。结果观察组病死率(0.00%)、不良反应(2.00%)、再出血率(2.00%)、止血有效率(98.00%)、住院费用(3154.28±65.39)元、平均输血量(314.28±12.53)ml、住院时间(5.63±1.75)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内镜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急诊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无偿献血的具体工作中,满足当前临床用血的需求下,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最大限度的心理护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并且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及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心理的相互作用。在做好心理护理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药物是临床医治中常见的药物类型,在治疗糖尿病的进程中,会因为受到病人本身个体体质不同或者药物的所含成份的原因,发生不同水平的不良反应。列如低血糖反应消化道症状、营养障碍代谢等。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实际临床工作经验,针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望可以更好的引导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糖尿病病人在服药后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提高糖尿病病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为了解本院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笔者对本院2009-01—2009-12输血的6690例病历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输血 副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在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期间对于患者出现的 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后的体会心得。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月于我院就诊后确诊为肺癌并收治入院的患者 80例,本次研究试验期间给予患者常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将本次所有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 40例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行化疗特殊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肺癌患者在应用化疗特殊护理方案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脱发以及过敏反应等明显减少,而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大大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进行针对性特殊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痛苦的减轻,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在体检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癌 化疗 不良反应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应用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2008年发生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较高。所致过敏反应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一般过敏反应11例,过敏性休克4例,药物热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2例,神经系统反应2例。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要注意合理用药,并在用药过程及用药后加强观察。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3200份中药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从而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用药安全管理方式。结果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本次调查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70%。而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试剂不当、个体差异、剂型因素、联合用药不当、药物自身因素五个方面。结论针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加强中医药材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是可行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50例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促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还有患者同时会合并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临床用药时,要对其适应征进行严格掌握,并且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确保。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首针狂犬疫苗接种后具有不良反应的患者54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个。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除了做和A组一样的护理外,另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访,把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结果研究中的所有患者中,疫苗接种处出现红肿、疼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研究中的48.4%,出现发热、乏力的占27.7%,位居第二位;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6%,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B组的满意度大大高于A组(P<0.05);AA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75.4%,B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96.8%,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一些探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完成全程接种。

  • 标签: 狂犬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药物中使用的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的影响,促进眼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对武进人民医院使用的眼科用药说明书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使用进行调查。进一步探讨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的影响情况。结果眼科用药中的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存在一定影响,患者需按照医嘱合理使用,减少含防腐剂的药物对患者的二次伤害。结论在临床使用中,对目前市场供应的、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添加防腐剂的眼科药物,还需严格关注对使用含防腐剂的眼科药物会产生疾病的影响,并提前告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眼科药物的种类繁多,根据统计百分之九十的眼科药物中含有防腐剂,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武进医院眼科疾病中治疗的药物及所含的防腐剂种类,药物中是否含防腐剂之间的比较,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的机理、使用建议、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 标签: 防腐剂 眼科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瑞舒伐他汀用药的不良反应,提出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文献库搜索2012年至2017年6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瑞舒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提取有效病例,回顾分析113例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肝毒性发生几率33.6%、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几率32.8%、消化反应发生几率12.4%、皮疹发生几率8.0%、肾毒性发生几率5.3%、血糖增高发生几率5.3%、发热及流感样症状发生几率2.7%。结论应完善用药检查、控制用药剂量、加强体征观察,以降低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基本情况及发生原因。方法将在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历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就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进行深入探究。结果经分析,30例患者中8例为消化系统反应、3例为皮肤附件反应、2例为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为神经系统反应及1例为血液系统反应;经分析,30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注射剂量、治疗疗程及药物过敏史4个方面内容。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药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为主要表现,总体反应程度较为轻微,临床建议结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采取相对应处理措施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的药理特性与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网站当中选择采用美托洛尔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美托洛尔的药理特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此次研究的60例患者当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要高于女性,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年龄在45至68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属于新型的心血管病症治疗药物,是β1受体阻滞剂的一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显著,会导致各不良反应的出现,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药物。

  • 标签: 美托洛尔 药理特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