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产前超声是近30~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胎儿医学、产前诊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超声胎儿成像不但让学者们了解了以往不知道的胎儿发育变化,纠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观点。

  • 标签: 胎儿颅脑中线 超声 畸形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脑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所有患者均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接受康复护理时已超过48h,观察组患者在48h内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脑中风 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通过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150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成各50例每组的一组、二组与三组,一组病患用电针夹脊穴进行治疗,二组的病患用中频理疗进行治疗,三组的病患用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进行治疗。比较三个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与JOA评分。结果一组有效率为80%,二组有效率为60%,三组有效率为90%,所以三组与一组和二组比较有效率更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JOA评分与一组和二组比较更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患使用电针夹脊穴结合中频理疗的治疗效果比单一使用电针夹脊穴或中频理疗的效果更好,JOA分数更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夹脊穴 中频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推拿手法属于中医临床外治法的范畴,应该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方式。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中,影响推拿补泻的因素比较多,本文分析补泻对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推拿 补泻 小儿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脑中风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中风患者100例,在其脑中风发作后2d对其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并根据首次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3.9~6.20mmol/L);血糖升高组(>6.20mmol/L)以及血糖偏低组(3.7mmol/L~2.8mmol/L)。分别对三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脑出血、脑梗死、SAH发生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糖升高组发生率最高,血糖偏低组低;除此之外,在临床疗效比较上,血糖正常组为82.76%,显著优于血糖升高组53.85%,差异显著(P<0.05),而血糖偏低组临床疗效为73.68%,与血糖升高组比较,同样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脑中风患者中,随着血糖不断升高,其预后效果越差,而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也就成为了临床提示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之一。

  • 标签: 急性脑中风 早期血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康复中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医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进行研究,依其入院顺序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6例。本次患者术后乙组不做干预,而甲组中频治疗仪理疗,总结临床症状积分、康复疗效。结果甲组的临床症状积分(1.01±0.32)分低于乙组(2.11±0.46)分,差异显著(t=11.778,P=0.000)。甲组康复的总有效率(97.22%)高于乙组(80.56%),差异显著(x2=5.063,P=0.024)。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康复中,中频治疗仪理疗的康复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康复 中频治疗仪理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及ADL评分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中风患者 后遗症偏瘫 早期康复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62例不典型脑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案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湿热敷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借助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19%),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突出,疗效显著,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加中频理疗治疗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患者60例为对象,以入院顺序将其均分组为参照组用药物治疗,研究组用电针+中频理疗治疗;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症状积分低、WOMAC评分低,与参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为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患者以电针与中频理疗治疗,可充分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

  • 标签: 电针 中频理疗 膝关节骨陛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频电疗联合针灸“通督温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腰痛评分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中频电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针灸“通督温阳”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JOA腰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JOA评分无明显差距(P>0.05);干预后,研究组JOA评分为21.69±4.59分,对照组为14.83±5.09分,相比差距显著(P<0.05);以及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8%,对照组为86.05%,相比差距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频电疗联合针灸“通督温阳”治疗,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功能,改善腰椎疼痛。

  • 标签: 中频电疗 针灸 通督温阳 腰椎间盘突出症 JOA腰痛评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对3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加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对其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均取栓成功,取栓后即刻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再通25例(83.3%),部分开通5例(16.7%),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3周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大脑中动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45天后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头痛呕吐的频率次数、精神意识障碍的发作次数以及癫痫的发作次数、是否有脑积水。结果组间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优于对照组73.8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5.63%比较,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通过微创性及降低术中血环栓塞时间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脑内出血、头痛呕吐、精神意识障碍以及癫痫的发生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究讨论。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眼科患者当中选择58例患有远视性弱视的患儿为主要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患儿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干预,患儿需要接受对侧眼眼罩遮盖治疗,综合组患儿需要接受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结果综合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让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童远视性弱视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将接收治疗的11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了57例对照组和57例观察组患者,进而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2.46%,并且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的方式进行疾病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拥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加减 针灸推拿 脑中风后遗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的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和收缩峰值的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大脑的血流供应,使得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降低,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伴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依据是否溶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预后情况以治疗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梗死后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90d后的死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及治疗7d后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24h后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7d后较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下降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均出现下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S评分0~2分人数及梗死后出血转化人数较对照组对,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90d后死亡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疗效较及安全性较高,能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分水岭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接受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羟乙基淀粉扩容;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内分水岭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的血流动力学,并抑制其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内分水岭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狭窄 羟乙基淀粉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