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吸处理当中,不同深度密闭式吸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外科ICU病房内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密闭式吸,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深度吸,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吸,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远少于对照组,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科ICU内接受机械通气与密闭式吸的患者而言,标准吸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 机械通气 ICU 密闭式吸痰 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涂片和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涂片和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培养和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阳性率;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涂片的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排法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排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方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机排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排量、肺部哆音情况以及排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总完成检测共680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量、肺部哆音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叩背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振动排机进行排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呼吸功能。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人工叩击排痰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排痰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合成针对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从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标本中提取RNA,经反转录和巢氏PCR扩增出相应大小的DNA片段。对这些片段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和其它已知冠状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SARS病人、咽拭子或血液标本得到多例RT—PCR阳性片段,其中8个片段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证实为SARS冠状病毒序列(同源性100%),而所有参照标本RT—PCR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

  • 标签: 咽拭子 痰标本 SARS 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新近结核病报告,2012年全球有86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及130万例结核病死亡患者,死亡率在传染病中位居全球第二[1]。结核病的发现率在结核病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仍是确诊肺结核的传统方法,但涂片阳性率在我国总体不高,仅为10%-30%[2],而Mtb培养却需要6-8周。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排护理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疗效。方法研究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的老年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排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各项治疗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3.81%,两者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进行综合排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疗效,同时有助于患者恢复肺部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排痰护理 气管哮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吸流程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将我院 ICU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流程,先吸气管插管内液,再吸口鼻腔内液;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吸流程,先吸口鼻腔内液,再吸气管插管内液。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日、吸次数、吸时指端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监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吸次数及吸时指端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改良式吸流程可缩短 重度有机磷中毒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 ICU监护时间,减少患者吸次数,预防 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 标签: 吸痰 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针对湿质型高脂血症人群,运用中医学理论的体质学说,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干预,能使健康管理行为发挥积极作用,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脂血症 痰湿质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诱导检查,研究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指标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在我院北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88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诱导技术提取检查,通过分组推进相应的治疗。结果分组病人以15天作为治疗周期,进行诱导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组患者通过数据分析看出第Ⅰ小组情况最为好转。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分析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数,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对AECOPD患者选取激素治疗方案的指导依据。

  • 标签: 诱导痰 慢阻肺 嗜酸性粒细胞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科130例结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其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查率、查失败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查率及查失败率组间数据差异较大,且提高了患者对查工作的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改善结核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情况,提高标本质量和满意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结核科 住院患者 痰标本留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排的护理配合。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4月90例胸外科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全方位护理组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胸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24h排总量、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肺功能;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方位护理组胸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方位护理组24h排总量、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心理、肺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全方位护理组负性心理、肺功能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方位护理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胸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咳嗽兼食积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热咳嗽兼食积患儿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1.92±1.03)分明显比对照组(15.17±10.38)分低(P<0.05),且总有效率(86.66%)明显比对照组(63.33%)高(P<0.05)。结论小儿热咳嗽兼食积采取小儿推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积 痰热咳嗽 小儿推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邹先智运用瘀共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证属湿阻、郁化火、瘀血阻窍及瘀阻窍者各65例,共260例(观察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汤剂治疗,分别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及通窍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接受常规药物方案治疗眩晕者65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分析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湿阻组、郁化火组、血阻窍组及瘀阻窍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证型亚组间总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31%(6/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7%(6/59)。结论邹先智运用瘀共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邹先智 痰瘀共治法 眩晕 中医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全面开胸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87±2.41)d,低于对照组(24.61±4.01)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1±3.64)%,对比对照组(27.81±5.13)%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1±1.33)分,也优于对照组(87.21±2.48)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的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液粘稠度、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液性状观察记录、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片后气道湿化管固定好,气切口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FOB)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对涂片阴性肺结核(P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4例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培养并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对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确定FOB下行BAL检查对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294例涂片阴性的PTB患者,77例(26.19%)培养阳性。BAL标本进行抗酸染色和罗氏培养显示,180例(61.22%)抗酸染色阳性,其中116例(39.45%)培养阳性,64例(21.77%)培养阴性;114例(38.78%)抗酸染色阴性,其中16例(5.44%)培养阳性,98例(33.33%)培养阴性。所有患者的支气管镜和BAL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273例(92.85%)为炎症反应,结论FOB下行BAL检查是诊断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可靠的、有效的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式吸管在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建立人工气道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使用开放式吸管吸,观察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管吸,比较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管吸的观察组患者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检出菌株数这两方面均低于采用开放式吸管吸的参照组患者,且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结论相较于开放式吸管吸的方式,密闭式吸在降低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的表现更为优秀,本实验的结论对于防控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预防与控制 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气管内留置导丝引导吸治疗后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将拒绝气管插管的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06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人治疗方案为气管内留置导丝引导吸促进液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充分抗菌药物治疗;B组53人治疗方案为常规吸管吸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充分抗菌药物治疗。观察A组和B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愈后。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及抗菌药物治疗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6)d,明显少于B组的(26±7)d;A组的死亡率为25%,明显低于B组的死亡率37%,结论对于拒绝气管插管的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气管内留置导丝吸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标签: 气管内留置导丝 昏迷 肺部感染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理复元方结合针刺法治疗脾虚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脾虚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复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嘈杂、嗳气、恶心呕吐、消瘦、纳呆以及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复元方结合针刺治疗脾虚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理中复元方 针刺 脾虚痰瘀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排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3例在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排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排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排痰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