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中应用护理常规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并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明显劣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心率降低较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施行护理常规,能显著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常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7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97例患者中,4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24%,并且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排痰不畅及误吸、年龄≥60岁、意识障碍、营养不良以及抗生素不合理运用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的培训模式改进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ICU室的3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专科护士培训,对比分析培训模式改进前后科室护士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成绩、ICU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培训模式改进前理论、实操考试成绩分别是(80.1±2.4)分、(81.4±3.1),改进后分别为(95.5±3.6)分、(97.1±2.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改进后ICU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升,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对既有神经外科ICU护士培训模式进行有效改进,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士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方法选取我院的7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神经外科护理的工作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根据76例神经外科患者反应出的临床护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工作特点总结,基本上分为五类反应迅速(20%),要求高(30%),强度大(20%),风险高(20%),进展快(10%)。结论神经外科外科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专科性强。护理工作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难题。总结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良好的意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耐药变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120株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西门子MicroScanWalkAway40系统进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多粘菌素B(PB)、米诺环素(MNO)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敏情况。结果120株ABA主要分离于痰液71.67%,120株ABA对PB、CSL、MNO、复方新诺明(SXT)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0.00%、65.00%、3.33%和63.33%,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9.16%、60.00%,对其他12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均>80%,尤其对CRO、CAZ、GM、LEV、CIP的平均耐药率超过>85%。4年间IPM、MEM的耐药率变化大,其中IPM的耐药率从6.67%升为49.16%,MEN的耐药率从6.67%升为60.00%。4年来,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结论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ABA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和多重耐药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外科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现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的感染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486例出院患者中的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12.96%;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我院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曾收治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总结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1],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进而避免医患纠纷。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只有切实做好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DVT的预防实践、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三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DVT的患者为病例组,配对选取性别一致、神经外科疾病诊断一致。采用SPSS18.0软件,分别将各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再将筛选出的多个变量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外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DVT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偏瘫与制动、感染、创伤与骨折、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外科大手术、手术时间、输血脱水药、血管刺激药、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显示昏迷、偏瘫与制动、感染、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是神经外科DVT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这类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是由高血压所引起的非外力导致的人体脑实质出血,该疾病的致残致死率相当高,在50岁至60岁的老年人中较为多发,不过今年来也呈现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且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而言更高一些。对于该疾病的质量,前48小时内的早期治疗是黄金治疗时间。本文围绕神经外科脑出血的早期治疗方案展开讨论,旨在为临床同类型的病例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出血 早期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细节管理 病人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患者60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干预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自我效能感(HSE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H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肢体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护理效果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神经外科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的90例神经外科患者,对其出院病历进行整理分析,对所有病历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仔细核对。就核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这90份病历中,发现有28份病历存在着问题,占总数的31.11%。在发现的28份问题病历中,共检查出62处护理记录缺陷。结论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对逐步改善和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记录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89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及观察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施行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方案治疗,持续治疗28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2.82±2.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1±2.41)分,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显著(<0.05);观察组ADL评分(68.33±12.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96±11.83)分,差异显著(<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立即开展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表现,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脑外科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4(97.14%)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27(77.14%)例,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6年与2017年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率及分布情况和感染特点,通过护理干预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定植率。结果我科室2016年共收治患者38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64例,占42%,最常见的耐药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3.5%;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17年共收治患者4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54例,占31%,明显低于2016年同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各种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神经外科中选择13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患者格外强调护患沟通。护理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在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总满意率为79.41%,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当中,着重强调和实施护患沟通,能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患者取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发生护患纠纷的机率更低,在神经外科中应用,有着很理想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3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中对其手术之后的颅内感染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单纯的静脉用药为12例,实施静脉加鞘内注射患者为16例,静脉加鞘内注射以及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患者为1例,脑室内的注药为1例。结果30例患者中已经治愈者为23例,死亡者为1例。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之后的颅内感染,应该积极的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早的发现,针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对其采取不相同的措施,以降低颅内不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30例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68例神经外科患者为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34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而B组则加以使用细节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开展袭击护理,效果显著,利于并发症的减少,值得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切除病灶,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