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瘤患者39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病理、超微血管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诊断。观察3种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5.64%、恶性率74.36%;超微血管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4.3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1.79%。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方面,检出率均较高,两者具有互补性。临床可视患者需求,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图片质量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全景成像 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采用MRI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对比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周围型肺癌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科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60例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3D-FS-SPGR序列软骨延迟增强扫描对Ⅰ级、Ⅱ级髌骨软化症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79.2%、86.1%、83.3%较常规平扫37.5%、52.8%、46.7%更高(P<0.05)。结论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早期髌骨软化症 软骨延迟增强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MRI诊断,对照组给予B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MRI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高危妊娠妇女分布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建档孕妇2561名,其中经产孕妇1576名,分析孕妇分娩方式及年龄,统计高危妊娠发生情况,比较经产孕妇与初产妇高危妊娠分布人群差异。结果经产组孕妇平均分娩年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高危妊娠、流产史超过2次、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初产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等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高危妊娠群体主要分布于高龄、妊娠并发症、流产次数多、瘢痕子宫及合并胎盘因素的女性,高龄是增加妊娠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必须重视产前筛查,重视经产妇孕期管理,以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 标签: 经产妇 高危妊娠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控制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的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对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作对应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99株,从送检标本来讲,以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株数最高,共计160株,总体占比80.4%;从菌株临床科室分布来讲,以中心ICU分布最高,共91株,总体占比45.72%。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层面来讲,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达56.78%,对阿米卡星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43.72%。结论现实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范围广泛,且多重耐药性较明显,通过借助其耐药性监测,对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有着较好的价值,需给予足够关注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到本院行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组与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查小肝癌时,可首先选择螺旋CT扫描的方式,如果不易定性诊断,则可使用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 标签: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用于癫痫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中的价值予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间预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疑似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两个研究组,按照分组分别按照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予以护理。结果两组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3%和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5.6%和89.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癫痫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用于临床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癫痫 磁共振成像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诊为心律失常的胎儿,共28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接收的28例健康胎儿。两组均实施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梯形图特征为房室壁收缩,主要是从右房顶部到左房顶部,再到左室游离壁基底段,最后到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以对照组为标准,研究组检出率为92.9%(26/28)。研究组26例心律失常患儿中,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娩出25例,1例全身水肿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经孕产妇及家属同意后引产,产后证实。对照组出生后无异常。结论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诊断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儿 心律失常 组织多普勒成像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50例乳腺癌患者,对她们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检查结果和成像特点。结果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发生黏液腺癌的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小叶癌的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导管癌的有30例患者,发生病灶转移的患者,病灶的边缘形状不规则,且模糊不清,形状类似于圆形,呈现毛刺或分叶的状态,对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会产生斑片状环形增强的现象。讨论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病灶数目、大小及转移情况的判断依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回顾性将其CT与磁共振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依据临床各类数据分析CT与磁共振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各自临床特点。结果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磁共振检查,CT敏感性84.37%,特异性71.87%,MRI敏感性96.87%,特异性90.62%。结论CT和磁共振是不同的两种检查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在骨质结构检查方面好,利于分期;而磁共振扫描切面的选择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很好地看出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变化的过程,是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CT。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磁共振 成像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成像技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诊断与CT成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诊断多位节段突出患者共60例,其中中央型后突出20例,中央型偏右后突出20例,中央型偏左后突20例,单节段突出患者40例,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L5~S1患者腰间盘突出60例。结论CT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CT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展开超声弹性成像方案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因肝脏局灶性病变而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再于术后观察病理结果,并以此为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技术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技术准确性70%,超声弹性成像方案是86%,(P<0.05)。结论临床诊断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时,开展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实践价值突出,推荐选用。

  • 标签: 常规超声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 精准性 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在万方、知网、CHKD、Pubmed以及QVI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相应的标准将检索的文献收集起来,并采用Meta分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选取文献10篇(2篇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并发现超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常规超声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0.70、0.81、0.91,特异度为0.82、0.72、0.68,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84、0.8521、0.9554。可见,本次研究的文献较为稳定。结论相比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果而言,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效果更佳,而联合组最佳。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甲状腺结节 诊断价值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子宫畸形过程中应用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以及二维超声成像,对比两种超声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与效果。结果此本次研究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经二维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80.54%显著低于经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96.55%,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应用在诊断子宫畸形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 子宫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CT和MRI在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方式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肝硬化结节患者50例分为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MRI诊断,对照组CT诊断,对比两组检出率和总确诊率。结果试验组肝硬化结节总确诊率、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在肝癌、肝脏恶性结节和肝脏良性结节诊断中的确诊率也高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结节病变的肝癌诊断中,病灶大小不一可导致CT和MRI诊断率不完全相同,但MRI在结节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CT MRI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