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我院1999-08~2004-02肝肿瘤误诊为动脉无强化的21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6岁.本组肝肿瘤均在CT平扫基础上,确切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情况.然后施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分别采集动脉,静脉和延迟图像.其中肝癌15例,包括巨块型肝癌4例,单发结节型(病灶40~50mm)8例,多发结节型2例.

  • 标签: 动脉期 误诊 CT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肝肿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肝脏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肝脏CT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I相比起CT而言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肝脏MRI 肝脏增强CT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7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扫描诊断,对比患者接受两种方法诊断后的肝脏肿瘤诊出情况。结果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与MRI诊断的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诊出例数贴近,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肝脏血管瘤患者的病情诊断中,CT扫描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

  • 标签: 肝脏肿瘤 CT 肝脏血管瘤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B超初筛,表现为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均接受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84例患者,71例(84.5%)确诊肝癌,CT检查,56例确诊,符合率为78.9%(56/71),MRI检查,67例确诊,符合率为94.3%(67/71),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技术,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法在2016年3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期间选取110例疑似肝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肝脏MRI、肝脏增强CT诊断,随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性。结果肝脏增强CT对左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67.39%,对右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71.43%,对肝癌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69.47%、66.67%、30.53%、33.33%;肝脏MRI对左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97.83%,对右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97.96%,对肝癌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89%、93.33%、2.11%、6.67%,相比之下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无差异,与CT诊断结果存在对比性(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MRI诊断价值性更高。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诊断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的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围术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4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损伤的多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6例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56例中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19例。其中治愈51例,死亡5例。结论部分轻度肝脏损伤非手术治疗是有效可行的;采用熟练、干扰小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度肝脏损伤大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肝损伤 治疗方法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患,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护理服务开展后,观察组参与治疗的配合度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实施优质护理度提升护理质量及治疗安全性有积极的意义,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配合度,促进其及早康复。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收的 72 例行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 患者,将其作为对象展开综合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对照组 36 例患者中有 6 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 16.67% ,观察组 36 例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围手术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围手术个体化护理干预,23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病率为1.27%,均为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普外科围手术重症高血压静脉应用乌拉地尔的疗效。方法抽取2016.12-2018.09本院普外科诊治的围术重症高血压患者63例,以静脉注射乌拉地尔的方式,比较各时间段患者血压、心率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显效为82.54%、有效为17.46%、无效为0.00%;以给药前为参照,给药10min时患者血压下降,30min后尤为明显,待给药60min时降至预期标准,而心率指标无明显变化。例如给药前,患者收缩压为(218.4±19.9)mmHg、舒张压为(122.4±17.0)mmHg、心率为(91.0±18.2)次/min;而给药30min时,则收缩压为(160.5±20.9)mmHg、舒张压为(98.1±23.3)mmHg、心率为(86.4±14.8)次/min。结论针对围术重症高血压患者,静脉输注乌拉地尔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总有效率,可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围术期 重症高血压 静脉注射 乌拉地尔
  • 简介:对我院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在B超体检中发现肝脏右后叶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诊断为肝脏右后叶脂肪性质肿瘤,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均无增高表现,其他肝脏生化检查指标也均为正常范围之内。磁共振扫描仪。

  • 标签: 肝肿瘤/诊断 脂肪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前及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评价肝脏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均呈逐渐变化的趋势,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逐渐升高,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阻力指数逐渐降低,术后8周内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后、断流后均较开腹后降低(P<0.05),术后MELD和ICGR15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MELD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呈负相关(P<0.05),ICGR15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呈负相关(P<0.05),MELD和ICGR15均与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肝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肺静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1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的心功能及肺静脉血流情况进行检查,另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孕妇胎儿视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胎儿的肺静脉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肺静脉参数A波反转和降低分别有35例、26例,对照组肺静脉参数均正常;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室收缩/舒张峰值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博动指数和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对于孕妇胎儿心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更加透彻,可以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胎儿 肺静脉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19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 脊柱外科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包虫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包虫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包虫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包虫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 标签: 肝脏 棘球蚴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染色 肝脏活检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94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次设置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围手术全方位护理,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2±5.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5.5分(P<0.05);试验组患者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体健康评分为66.9±2.4分,高于对照组的46.5±2.7分(P<0.05)。结论围手术全方位护理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