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近海海水中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海水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2份海水共分离出杆菌科6属6种2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杆菌2株,聚团泛菌2株,弗劳地拘橼酸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蜂房哈夫尼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16株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陛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90%以上,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在80%-9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在70%以下。结论海水中杆菌科细菌调查及药敏试验对海水细菌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近海 海水 肠杆菌科 细菌 分离 药敏试验
  • 简介:低血糖是多种病因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而使脑组织能量缺乏及机体代偿性调节反应所致症状群,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易漏诊.及时识别并纠正低血糖可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和不可逆的脑细胞损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1996~2002年收治的64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低血糖症 临床分析 治疗 转归 病因
  • 简介:易栓是一类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所致的血栓栓塞或血栓前状态。本文主要介绍遗传性易栓,这类疾病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缺陷、蛋白C(PC)缺陷、蛋白S(PS)缺陷、FV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异常纤维蛋白原血、凝血酶调节蛋白(TM)、富组氨酸糖蛋白血、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过多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 标签: 易栓症 诊断 遗传性疾病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肌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大肌挛缩,臀肌挛缩,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肌、肌筋膜挛缩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病倒:女,66岁,因咳嗽,咯血4个月后入院,患者于入院4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血,为痰中带血,以血为主,自服抗菌药物无效而就诊于某2所医院,被分别诊断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炎”,行抗菌药物治疗均无好转,且症状加剧,咯血量增多,进行性呼吸困难,遂入我院,既然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 标签: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简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这门专业课中开设了免疫血清制备系列综合性实验,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到撰写实验报告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实验技术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的综合分析能力。历届学生对该系列综合性实验深感兴趣及欢迎。该项改革得到了同学、同行专家和社会的肯定。

  • 标签: 综合性实验 科研素质 教学实践 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后脊髓空洞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诊断标准.方法:10例脊髓创伤后2~11年的发生脊髓空洞病例,平均年龄41岁.临床资料和MRI资料齐全.用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法记录临床表现,MRI重点观察脊髓及其空洞的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10例创伤后脊髓空洞患者累及脊髓颈段2例,脑干与脊髓颈段交界4例,脑干2例,圆锥2例,空洞始于脊髓受压明显处,延及长度2到13个脊髓节段不等,空洞均位于脊髓中央;T1加权像上6例表现为串珠样边缘,其内呈脑脊液样低信号;T2加权像上空洞段脊髓增粗或萎缩,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空洞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结论:MRI能反映创伤后脊髓空洞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其影像学变化特征可列入诊断标准.创伤后脊髓空洞的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一定关系,而与临床症状关系不大.

  • 标签: 脊髓创伤 脊髓空洞症 创伤后 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准 形成机制
  • 简介:临床病史患者女,41岁.自1994年3月出现向心性肥胖、面部痤疮、皮肤色素沉着、胡须增多、月经不规则、乏力、口渴、多尿和多饮等症状.血皮质醇356.0nmol/L;昼夜节律消失;尿皮质醇1082.0μg/24h;地塞米松8mg不能抑制.

  • 标签: 胸腺不典型类癌 异位ACTH综合征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对已确诊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人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为以后疑似病例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香港从2003年2月22日到2003年3月22日被确诊的10名患者(5男5女,38~72岁)进行分析。结果:潜伏期从2天至ll天。所有的患者都表现有发热(体温>38℃,超过24小时),大多数的患者有寒战、干咳、呼吸困难、周身不适、头痛、缺氧症状。物理检查听诊可有肺泡音、叩诊浊音。9名患者出现淋巴细胞降低。大多数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但血清肌酐值维持正常水平。连续进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进行性充气区减少。两名患者死于进行性呼吸功能衰竭。组织活检表明肺组织内广泛性肺泡损伤。但未找到肺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感染的迹象。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皮质激素和病毒唑治疗。有8位患者接受了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治疗,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都无明显改善。结论SARS为传染性疾病。发热及继发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是其主要的症状。病原体有待进一步确定。2002年秋冬季,中国广东省报道了305例高传染性的严重呼吸道疾患,表现为在医护人员中的局部流行。2003年2月,美国CDC将其命名为SARS,确定了它的临床表现。2003年3月13日,由于SARS由中国向世界范围内扩散,世界卫生组织发出SARS爆发公告,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查。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香港地区 临床特点 治疗 护理
  • 简介:背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SARS)在亚洲,北美和欧洲最近都有病人出现。本文概括了加拿大SARS确诊病人后进行的一些初步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诊断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方法SARS病人3月初即已在加拿大确诊。我们搜集了最初10个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诊断学的资料。来自SARS患者的所有标本都被送往当地,或是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实验室,以进行病原体确定的研究。结果:患者年龄在24至78岁之间,其中60%为男性。传染仅发生在近距离接触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100%病例出现)和不适(70%病例),继发干咳(100%病例)、呼吸困难(80%病例)伴胸透影像浸润(100%病例)。淋巴细胞减少(占可提供数据者的89%),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80%病例),谷丙转氨酶增高(78%病例),肌酸激酶增高(56%病例)也很普遍。经验性治疗常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内注病毒唑。患者中有5人需机械性通气。3人死亡,5人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或者没有临床意义。但在6例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有5例发现副粘液病毒,在1例与SARS患者接触的无症状者的标本中也发现了该病毒。同样在6例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也有5例分离到和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4个病例中两种病毒都有发现。结论SARS是一种致死性较强的传染性疾病,从表现来看,它是病毒源性的,以小液滴或是近距离接触的方式传播。病原体可能是副粘液病毒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SARS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4月底收治的5例确诊非典的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平均49岁,从发病到入院平均7.6d,从住院到确诊平均1.2d;从住院到死亡平均14.4d,从发病到死亡平均为22d。死亡病例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多数病人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降低(4/5),血红蛋白均呈进行性下降。死亡病人除已见报道的ALT、AST、LDH、CK升高及低钙血外,GLU均明显高于正常而ALB均明显降低;大多数病人TP、PA等多项生化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而脱氧血红蛋白百分率(HHb)明显上升,同时伴有低磷、低镁血。结论SARS死亡病例多项实验室指标均会出现明显异常,动态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SARS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病例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对我院1992-03~2004-0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以下简称青-睫综合征)5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34只眼),女16例(17只眼),年龄17~53(平均35)岁.单眼49例,双眼1例.

  • 标签: 青光眼/诊断 睫状体炎/诊断 误诊 青光眼 闭角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