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报告例1男,46岁.因中上腹痛12h,呕吐3次于2001-03-09急诊入院.患者发病前饱餐后逆风用力蹬脚踏车数小时后突然出现胸部及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并向全腹及左背后放射,吸气时疼痛加剧,伴大汗,面色发白.查体:T36℃,P92次/min,R24/min,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向左移位,右肋间饱满,右肺呼吸音消失.腹软,剑下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无反跳痛.胸透示右侧液气胸.WBC18.2×109/L,血淀粉酶130U/L.ECG:TⅡ、Ⅲ、avF、Vs倒置,ST段压低0.05mV.入院诊断:自发性液气胸.行胸穿抽出褐色带食物残渣液体.立即修正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感染中毒性休克.急转胸外科手术,全麻下开胸探查,证实为中下段约10cm长度食管不规则破裂伴坏死,已无法修补,行食管部分切除.术中血压不稳定,术后体温高,一直无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第2天,突然心跳呼吸停止.死后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急性化脓性脓胸,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 标签: 食管穿孔 诊断 误诊
  • 简介:我院烧伤科2007-01/2007—12收治特重烧伤患者62例,其中并发自发性低血糖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2岁10月龄。热水烧伤面部、前躯,烧伤面积13%,Ⅲ度烧伤,伤后16d入院,入院时神志清,创面形成肉芽创面,化验血Hb6g/L。入院后创面给予湿敷包扎引流,入院后第2天患儿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双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射存在,急查血生化:血糖1.8mmol/L,白蛋白23g/L,球蛋白20g/L,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后,神志恢复,经连续输入葡萄糖、全血,并进行肉芽创面自体皮肤移植,创面愈合。

  • 标签: 烧伤/并发症 低血糖症/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以及护理的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80例高龄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教育、对症护理等,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前平均评分是(30.4±5.7)分,护理后是(53.6±4.5)分;对照组护理前是(31.2±5.3)分,护理后是(43.2±5.1)分;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龄自发性气胸 护理方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不同手术方式下的自发性气胸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9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分为3组进行比较,A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并选择同一种护理干预。结果采用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采用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同时也说明,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腔镜治疗的效果较高,在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其健康。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自发性气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科收治就诊的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是2.3±2.1天,平均住院时间6.1±2.6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是3.2±2.7天,平均住院时间10.8±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77.4±22.7min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9.9±21.5min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要优于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可作为对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

  • 标签: 胸腔镜 腋下小切口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在改良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手术时间40min~70min,平均55min±15min,胸腔闭式引流量150ml~430ml,平均290ml±140ml,术中失血量为10~20ml(15±5)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2d~4d(3±1)d,术后住院时间5~7d(6±1)d,术后1例患者并发全身广泛皮下气肿,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所有患者随访3月~6月,未出现气胸复发。结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改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更小,切口数目更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改良术式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 标签: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改良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8例临床情况。方法收集8例早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通过头颅CT确诊6例,利用腰穿确诊2例。其中,治疗过程中因病情迅速恶化、死亡、放弃等3例。患者均为早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患者1例,严重脑积水1例。结论医务人员应对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头痛及持续性颈项疼痛患者应高度重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及时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果断采取措施,从而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率。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12与之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诊断的70例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256排CTA检测,观察CTA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256排CTA检查能够较好的显示颈部动脉夹层情况,256排螺旋CTA能够较为显示出髂动脉的扭曲状况,在手术之后,支架腔的结构显示良好。结论256排CTA扫描方式能够准确的显示出颈部动脉夹层情况,对主动脉与重要分支血流状况进行仔细评估,以及患者器官受累的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256排CTA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选取胸外科患者,其选取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患者的选取标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共选取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分别给予其胸腔镜治疗和传统开胸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其治疗方法效果好,对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进行比较,表示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8.00%和10.00%,其差异性相对较小,统计学结果为P>0.05,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展开治疗,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越于传统开胸手术,能够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 治疗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调查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90.6%)高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新生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其方法简单有效、损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临床病程及预后。对我院新生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行钻孔引流术21例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外科学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肺大泡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62例、B组(对照组)58例两组,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观察指标和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高。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泡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综合性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健康简表评分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实施综合性治疗可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芒硝外敷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芒硝外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腹水消退时间、CRP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腹水消退时间、CRP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其中两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采用内科综合疗法的同时,予芒硝外敷疗效确切。

  • 标签: 芒硝 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且主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38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穿刺抽气等综合性治疗,治愈37例(97%),1例(3%)转上级医院经胸腔镜手术治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情凶险,一旦延误诊断或误诊,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2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胸腔镜手术42例,经腋下小切口手术39例,分别设定为胸腔镜组和小切口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与小切口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及术后住院时间上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可以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在改良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手术时间40min~70min,平均55min±15min,胸腔闭式引流量150ml~430ml,平均290ml±140ml,术中失血量为10~20ml(15±5)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2d~4d(3±1)d,术后住院时间5~7d(6±1)d,术后1例患者并发全身广泛皮下气肿,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所有患者随访3月~6月,未出现气胸复发。结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改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更小,切口数目更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改良术式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 标签: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改良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