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注水结肠镜检查中患者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全程系统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更好的减轻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症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 300例接受注水结肠镜受检患者,分别采取方法注水护理方法和常规结肠镜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受检患者的紧张、焦虑感、床面污染、疼痛评分及进镜时间。结果 注水护理组患者在焦虑紧张感、疼痛程度、创面污染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而两组患者退镜时间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在注气肠镜检查护理干预基础上辅以全程系统的注水护理干预模式,在检查过程中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羞耻感等不适感并可降低床面污染率。

  • 标签: 注水式结肠镜 患者焦虑紧张度 创面污染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合探究学习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心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 100名进行本次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护理实习生平均分成对照组 50名,按照传统心外科护理教学方法进行带教,观察组 50名,在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探究学习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理能力优良率为 82%,对照组护理能力优良率 58%, P< 0.05;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综合素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 94%,对照组满意度 78%, P< 0.05。结论:探究学习理念用于心外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也能明显提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外科 护理教学 探究式学习理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处于肺癌晚期并且进入临终关怀期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到 2018年 2月来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 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将 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身体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后患者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处于肺癌晚期并进入临终关怀期的患者应用家庭护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身体转态,并且对患者所产生的异常心理活动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式护理 肺癌 临终关怀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疼痛教育对乳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接受乳癌手术患者 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静脉镇痛加常规的疼痛教育,观察组静脉镇痛加路径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和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18.40+1.05VS8.97+1.03, 17.55+1.91VS9.10+1.73);术后 24h、 48h、 7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10.40+2.05vs 15.97+1.33, 7.55+1.92VS10.1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路径疼痛教育提高了患者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了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缩短引管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日。

  • 标签: 路径式疼痛教育 乳癌 术后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调节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 ,共纳入研究对象 250 例,均为 进入 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 250例脑室出血 患者, 根据放置脑室引流管先后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25例。 对照组在 手术后将封闭引流装置悬挂于病人床栏上, 观察 组将封闭引流装置悬挂于可调节脑室引流支承装置,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过度率 2.4% 、引流不畅率 1.6% 、非计划拔管率 0.8% 均低于对照组引流过度率 12.0% 、引流不畅率 13.6% 、非计划拔管率 15.2%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观察组操作人次 129 次、操作时间( 3.25±0.42 ) min 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 163 次、操作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实施互动护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癌性疲乏程度影响。方法:对本科室 80例对乳腺癌患者(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3月间收治)进行观察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n=40)和互动组( n=40),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互动组实施互动护理,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负面情绪、癌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上肢功能的影响。结果:互动组护理后 SAS、 SDS、癌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互动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肢后伸、外展、前屈角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互动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癌性疲乏。

  • 标签: 互动式护理 乳腺癌 术后 生活质量 癌性疲乏程度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静脉输液港应用于小儿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6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导入 PICC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以及出现的感染情况、 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带管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植入静脉输液港,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减少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病的发生,推荐使用。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小儿白血病 PICC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与开放吸痰法相比,密闭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循环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吸痰组( opened aspiration , os 组)和密闭吸痰组( closed tracheal suction, cs组), OS组患者按 开放 方法吸痰,CS组患者行密闭吸痰 ,观察两组患者氧合、循环指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SpO2变化水平和恢复至吸痰前 SpO2所需时间 (min)、循环指标和并发症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CS组 较好,且指标与OS组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密闭吸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对循环影响小,可有利于 维持稳定的氧合。

  • 标签: [ ] 机械通气 吸痰法 氧合 循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