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基本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tst、pνl、psm—mec、sasX、qacA/B、tetM、ermA/B/C、aph(3’)-Ⅲ、aac(6’)/aph(2’’)以及mecA的阳性率分别为0、96.67%、93.33%、74.67%、38.67%、90.0%、96.67%、77.33%、96.67%以及100%。结论MRSA同时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与人体感染性疾病的转归、病程以及种类等有关。

  • 标签: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往往南基因突变引起,而这些异常基因主要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因而这类疾病也被称为离子通道病;其他还包括编码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的基因基因诊断即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基因 诊断
  • 简介:基因治疗中的目的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就是载体导入法,通过载体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该文就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载体 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克隆 病态造血 原位杂交 荧光
  • 简介:目的观察良,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血清及尿液中к、λ轻链水平和к/λ比率变动的意义。方法以散射浊度法检测162例各类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血清及部分尿液三种Ig,к、λ轻链含量,计算出к/λ比率。结果109例健康人к/λ比率为1.70±0.41。152例MMG正常Ig水平均显著减低,к型к/λ比率为5.3-493;λ型к/λ比率为0.006-0.23。10例BMG及32例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к/λ比率接近正常,人17例BJP型中仅4例血清轻链明显升高且出现M带,而17例尿中均出现单一的轻链型M带。结论血清及尿液к、λ定量和к/λ比率对BMG与MMG,轻链病,单克隆与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确诊意义。

  • 标签: 血清 尿液 к/λ比率 轻链水平 鉴别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 简介:目的:构建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方法:首先利用精细微加工法制作单个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先后构建了粘胶式以及夹具式2×5型传感器阵列。并自行开发研制自激式振荡电路、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将它们与计算机联用以构建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果:成功地制造出了在气、液相中稳定振荡的单个传感器,构建的粘接式及夹具式传感器阵列各有其优缺点;自激式振荡电路有非常强的振荡能力,在液相中起振非常容易,其频率稳定度也可达实用要求。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具有自行设置各初始参数,实时记录频率变化、自动绘制频率变化趋势图及分析结果等多项功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搭建起一个基因检测的技术平台,为临床上病原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压电基因 传感器 检测系统 建立 疾病 诊断
  • 简介: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jeroveci,Pj)感染人体后,可导致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长期以来,人们将肺孢子菌误认为原虫,将导致人体肺孢子菌肺炎的病原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肺孢子菌肺炎 病原检查 基因检测
  • 简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快速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与医学遗传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身、防病治病提供了广泛的前景。面对21世纪这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医学基础课程的教育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只有将有关基因的基础知识与基因研究最新成果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观,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强烈进取心、责任心的实用人才。并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对基因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参与研究的意义,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崇高的职业理想。

  • 标签: “基因”教学 教学观 人类基因组医学遗传学 医学教育
  • 简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可归纳为几个基本假说,即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修饰和干细胞起源。其中,基因点突变、缺失、扩增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的实验证据。但这些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仅对很少一部分基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可见,我们靠现有的知识很难真正揭示基因变异与肿瘤间的关系。如需全面了解,必须进行肿瘤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 标签: 肿瘤 基因组 变异 分析
  • 简介: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带教几届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狠抓实验技能训练,对时间安排上应具有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将来进入科研领域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 标签: 基因工程学 实验教学 系统性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为睡眠-觉醒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功能障碍情况,临床上广义的认为该症主要为失眠、过度嗜睡以及睡眠呼吸障碍与睡眠行为异常等方面情况,并指出主要是因为睡眠调节中枢病变引发的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而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行时可确保细胞、组织活性及其功能顺利进行,经此保证机体各功能充分适应环境变化,可见生物钟基因与睡眠障碍情况息息相关,故而本次研究对生物钟基因与睡眠障碍的相关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上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钟基因 睡眠障碍 相关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异常结果。方法分析48例GJB2、SLC26A4,GJB3、12srRNA直接测序法的异常结果。结果GJB2基因发现4个突变位点,包括79G>A、341A>G、109G>A和235delC,12sRNA发现三个突变位点,即1382A>C、1438A>G、1555A>G,SLC26A4和GJB3基因均未见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GJB279G>A和12sRNA1438A>G,其次是GJB2341A>G。结论GJB2和12sRNA基因可能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两个基因的热点突变与国内其它地方报道的有差异。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测序 GJB2 SLC26A4 GJB3 12sr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月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患者的多种状况进行一系列的环境准备、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治疗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其中21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2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但经过精心地护理和正确地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做好移植各阶段的护理,可以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摸索及优化肽核酸(PNA)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QOGS)阵列的检测条件。方法:设计针对HBV的bis-PNA探针,将其固定在QOGS阵列表面,具体摸索了bis-PNA探针与HBV基因组DNA杂交时的最佳pH值、最佳离子浓度、最佳探针固定量。结果:杂交缓冲液pH值为6.8、离子浓度为20mmol/L、探针浓度为1.5μmol/L时杂交条件最为适宜。结论:摸索出了PNA-QOGS阵列反应时的最佳条件,为成功地构建PNA-QOGS阵列检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肽核酸 基因传感器 检测条件 优化 bis-PNA探针 HBV基因组DNA杂交
  • 简介:目的:对1例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进行ABO基因分型,分析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其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对该例患者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及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分析该患者及其父母ABO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寻找变异位点。结果:该例患者的血清学正定型为ABweak,ABO基因外显子分型结果为A102/B101,其B等位基因增强子CBF/NF-Y微卫星区比正常的4个43bp串联多了一个串联,B等位基因启动子缺少-35~-18的18bp序列。结论:该患者B等位基因调控区内的变异很可能是引起其B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 标签: ABO血型 疑难血型 调控区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Titin基因在胚胎发育中对HBV表达的影响。方法共转染HBV质粒和titin-siRNA干扰序列到人精子中,通过人-金黄地鼠异种受精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Titin基因敲除前后,HBVS基因和X基因在精子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结果通过titin-siRNA干扰序列可显著改变HBVS基因和X基因在精子和2-cell中的表达。结论人titin基因的表达可对HBV在精子和早期胚胎的表达复制产生影响。

  • 标签: HBV hsRNA titin胚胎 早期发育
  • 简介:目的:用免疫色谱法抗-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法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法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法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法、FQ—PCR法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分钟,1~2天和30天。结论:免疫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色谱法 抗-MPB64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菌群 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