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脏铸型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肾脏铸型结石(结石直径大于2.5cm)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下联合钬激光治疗。钬激光功率为0.8~1.0J/20~30Hz,“蚕食法”粉碎肾盂及各盏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4周,复查KUB或CT后决定是否再次手术。下盏结石软镜下碎石有困难者联合ESWL。残石≤3mm视为碎石成功。结果63例肾铸型结石患者行1~4次(平均1.5次)软镜下碎石。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0min,住院时间2~7d,平均3.1d。5例下盏结石残留联合ESWL后碎石成功。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3例,肾周血肿2例,输尿管石街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脏铸型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碎石术 肾铸型结石
  • 简介:循环着的血液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处于位.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血液中都有一定的反映.因此,血标本的正确选择对于临床检验和医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浆 血清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制备炭疽杆菌菌落标本,进一步对炭疽杆菌菌落进行形态学的观察。方法:漂浮法固定炭疽杆菌单个菌落,用稀释复红等染料染色,封片后镜下观察。结果:低倍镜下可见染色清晰,形态完整的炭疽杆菌菌落,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有小尾突起。结论:用甲醛固定后,采用漂浮法制备炭疽杆菌菌落标本具有安全、方便、可靠、无污染等特点。

  • 标签: 炭疽杆菌 卷发状菌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79例民众,所有受检者均行生化检验,同天抽取静脉血分别制作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及谷氨酰胺转氨酶(GGT)等指标均低于非溶血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指标均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与非溶血标本尿酸(UA)与尿素(UREA)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干扰,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生化检验时需严格按规定操作,规避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体检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集360株革兰式阳性球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系统为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ompact系统、药敏补充实验完成方式为K-B法(纸片扩散法),最后的数据结果分析是通过WHONET5.6完成。结果360株样本中,26.37%金色葡萄球菌、17.22%表皮葡萄球菌、7.50%溶血葡萄球菌、20.00%凝固酶阴性的其它葡萄球菌、7.50%屎肠球菌、4.44%粪肠球菌、0.83%肺炎链球菌、16.11%其它链球菌或肠球菌。常见葡萄球菌、常见肠球菌、常见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啉、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利福平、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具有耐药性。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具有耐药性。链球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结论加强对肠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可以为后续的临床抗菌性药物的使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革兰氏阳性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
  • 简介: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量环节。现就我院2010-01-2010-09临床各科送检的1893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样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以及有效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该院实行血液标本检验标本400份。统计存在误差标本的数量并分析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类型以及形成因素,并针对误差类型和因素分析相应的有效对策。结果4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误差的份数为50份,占总数12.5%。送检时间过长、药物影响、抽血量不足是发生率最高的标本误差因素。结论通过各种对策有效控制标本质量,强化血液检验标本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原因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聚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聚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聚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 标签: D二聚体 溶血 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集方式开展细菌检验的质量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的1567例接受细菌检验的病例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试验组804例和对照组763例,实验组使用规范的采集、运送和检验反馈,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护理方式,对两组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有优良结果610例,占75.9%,合格182例,占22.6%,不合格12例,占1.5%,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8.51%。对照组有优良结果286例,占37.5%,合格413例,占54.1%,不合格64例,占8.4%,临床检验合格率是91.6%。两组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为细菌检验患者提供规范的标准的采集、运送和处理方式,能够提升细菌检验质量,临床准确率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检验质量 不同标本采集方法 医院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总结相关干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中抽取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对每位受检者进行溶血血液标本与合格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分为A组(溶血血液标本50份)与B组(合格血液标本50份),分析并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含量。结果A、B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标本溶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测结果 影响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出体检采血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便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外出体检的人次当中所有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相关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计调查外出体检的人次为10256次,存在有血液标本不合格87份,其具体表现为血量不足,存在有凝血、溶血和标识不清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采集和运送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结论在外出体检采血的时候,需要强化相关护理人员的体检知识培训工作,对于采集和运送环节不断地加以规范,以便于提高血液标本运送和采集的质量,提供无偿献血血液的指标。

  • 标签: 外出体检 采集不合格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每位志愿者空腹晨静脉血2ml,将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混血后制备成10ml血液标本,分25份(0.38/份)加盖放入eppendorf管,1份即刻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清蛋白、葡萄糖、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余下24份分别置于-20℃,35℃环境下,分别在24、48、72h进行重新检测,比较不同保持环境、时间下的检测结果。结果35℃环境下72h进行重新检测结果与其他结果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血液标本保存在-20℃-35℃环境72h内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稳定,超出范围则影响较大。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 常规生化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生化仪检验中血清标本溶血对其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来院健康体检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模拟的50份自然溶血样品,对两组血清样品进行常规生化检验与诱导溶血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正常血液样本的Hb(0.27±0.01)g/L、LDH(126.79±4.50)U/L、GLU(4.22±0.47)mol/L、TBIL(8.91±4.53)mol/L、AST(29.01±2.27)U/L与ALT(23.10±2.11)U/L水平,均低于模拟溶血样本Hb(1.57±0.24)g/L、LDH(218.03±6.80)U/L、GLU(5.01±0.41)mol/L、TBIL(10.90±5.00)mol/L、AST(53.85±2.79)U/L与ALT(57.90±3.1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生化仪检测过程中血清标本溶液对其存在明显的干扰,对血糖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避免溶血标本的发生。

  • 标签: 自动生化仪 血清标本 生化检验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与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1月以后在我院手术室实施科学的病理标本管理制度作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11月之前采用传统病理标本管理制度作为对照组,每组标本数量是210份,比较两组管理方法在实施后病理标本安全隐患的出现率及工作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病理标本安全隐患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工作效率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病理标本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可有效的降低病理标本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病理标本的送检质量及工作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病理标本管理 管理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需要检验的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统计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423(13.22%)份血液检验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423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因凝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86(43.97%)份,因溶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29(30.50%)份,因容器不当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28(6.62%)份,因样本量不足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37(8.75%)份,因其他原因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43(10.17%)份。结论医院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过程中,应当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现象。

  • 标签: 医院血液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采用稀释的新鲜血浆或陈旧血浆,与凝血酶制备成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阳性标本,不仅方法简便,并可动态观察,能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凝血酶 阳性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