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52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骼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钢板固定 下肢长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髓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骨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骨的外科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Ⅰ期愈合率为97%。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长骨骨折 手术 骨不连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杉树皮小夹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四肢活动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四肢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杉树皮小夹板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接近的复位固定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四肢功能,还可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杉树皮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骨折30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新鲜四肢长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鲜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既可提高骨折愈合情况,又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采取早期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给予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经积极治疗,随访6个月,骨正常愈合67例(95.71%),延迟愈合或骨不连3例(4.29%)。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早期内固定系统治疗具备显著疗效,能够促进患者骨正常愈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 标签: 早期内固定系统 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结合β-七叶皂苷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结合丹参注射液,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合β-七叶皂苷,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肿胀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患肢周径。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及患肢周径更低,P<0.05。结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合β-七叶皂苷治疗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肿胀评分和疼痛评分较低,患肢周径较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beta -七叶皂苷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问题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3月2016年12月,对80例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进行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7~21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分别按Neer、和评分评价术后相应肢体功能,优55例,良21例,中4例,总体满意率9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微创 钢板 内固定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临床治疗结束后2个月辅导患者对肩关节机能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骨折部位进行切开手术,同时完成复位后利用钢板固定,手术后4周开始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结果待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对32例患者进行专病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接受切开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机能普遍恢复良好;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机能恢复程度各有不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早进入物理恢复阶段,对肩关节快速有效的恢复灵活性和平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57例股骨近端骨折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30例作为单一内固定组,使用内固定治疗方式,27例作为组合内固定组,使用组合内固定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内固定组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是(143.7±36.5)ml,平均手术时间(78.2±10.3)min,对照组是(278.4±74.8)ml和(105.1±21.9)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0.5±3.3)个月,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中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入路直型重建钢板固定外踝,利用半螺纹松质骨钉固定内踝骨折,手术结束后在透视机的辅助下以手法闭合复位后踝骨,后进行一个月的外石膏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腓骨后缘和跟腱外缘入路,直接进行骨折复位,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后利用T型钢板固定,踝骨折块固定之后进行三踝骨折固定,最后临时固定采用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关节复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骨折块固定治疗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折块固定 骨折愈合 Ⅳ型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3例单纯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33例在对照组的手术基础上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最终对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对其预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尺骨茎突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 腕关节 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手术后进行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和常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比较,中医骨折三期具有更好的疗效,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折三期 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7例,其中首诊漏诊8例,漏诊率47.1%。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22~74(平均45.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自行摔伤1例。合并腰椎骨折1例、头部外伤2例、骨盆骨折1例。

  • 标签: 股骨骨折/诊断 股骨颈骨折/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O原则分类,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单纯外固定架治疗、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以及内部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通过随访调查,患者手术治疗满意率为95.0%,不满意率为5.0%。同时,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尺偏角、掌倾角具有明显改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尺偏角、掌倾角,同时配合有效的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8例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38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配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40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配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患者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结果78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25%,低于对照组的7.8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对恢复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结合相应的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肩功能稳定性及动力平衡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骨茎突骨折手术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共32名。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组A组16例,不处理尺骨茎突骨折;B组16例,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1号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术后2周、3月分别进行以下指标评价①VAS疼痛评分;②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并计算优良率;③影像学评分。结果术后2周,腕关节尺侧疼痛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而其他评价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A、B两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近期腕关节尺侧疼痛,而尺骨茎突骨折手术与否对近远期腕关节活动痛及腕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腕关节 桡骨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AO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参照组,与参照组行卡方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用于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对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采用AO钢板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38例愈合优秀,8例愈合良好,4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中19例愈合优秀,20例愈合良好,11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则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这类疾病时,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外科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改进。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骨折愈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对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采用AO钢板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38例愈合优秀,8例愈合良好,4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中19例愈合优秀,20例愈合良好,11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则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这类疾病时,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外科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改进。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骨折愈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很多,但至今尚无统一的金标准,大多数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功能,而对于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试就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