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对老年高血压病与颈椎病的关系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6-01~2005-10住院患者。高血压组:2~3级高血压病患者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龄55~78(平均68.3)岁。对照组:为非高血压病患者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56~75(平均66.2)岁。高血压病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2方法全部患者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拍片。高血压病的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标准.颈椎病诊断参照第6版《外科学》。

  • 标签: 高血压/并发症 颈椎病/并发症
  • 简介:将我院自1996~2000年收治的慢性肾衰98例误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经化验尿液、血液、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检查,并结合肾脏B超确诊为慢性肾衰.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41.5岁.氮质血症期5例,肾功能衰竭期31例,尿毒症期62例.临床表现为纳差、腹胀78例,头晕、乏力伴少尿67例,鼻衄、黑便51例,气喘、呼吸困难24例,抽搐、昏迷6例.有高血压病史者34例,冠心病史者8例,糖尿病史者6例.

  • 标签: 误诊 误诊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49例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HSP患儿CD4/CD8降低(P<0.05),CD8、CDl9明显升高(P<0.01);IgA明显升高(P<0.01),IgG降低(P<0.05)。结论: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体液免疫功能则处于高反应状态,为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HSP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免疫功能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前言随着B超、消化道内镜、血管造影及核素检查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食管、胃、小肠、大肠以及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脏器的疾病都间接或直接得以明确诊断.然而,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主诉较多但用现有诊断技术不能发现其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改变及生物化学异常的患者,这类疾病被归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FC)等.事实上,这类患者远多于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消化道功能诊断手段从研究逐渐走向临床,国内外学者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有了较全面的认知,建立并不断完善其诊断标准.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诊断 医师
  • 简介: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心理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日益增多.在消化科门诊患者中近40%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GIDs)患者中约42%~61%伴有心理障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FGIDs中常见疾病.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性格内向、焦虑或抑郁状态等均与IBS有高度相关性.调研也显示,普通人群和FD患者中的抑郁或焦虑发生率分别占9.1%和54.2%,心理因素是FD的独立危险因子.神经胃肠病学的发展为FGIDs患者心理障碍的认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近年,有关心理因素对FGIDs患者的影响、心理障碍和胃肠动力功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及如何治疗等方面均有诸多的研究.

  • 标签: 心理因素 功能性胃肠疾病
  • 简介:目的建立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意义。方法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lμl离心沉淀的红细胞和100μ1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一个粘附功能单位,计算粘附率。结果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在收住院一周内其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即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降低,随病情好转开始回升,在完全恢复期出现一过性地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随后稍有下降;死亡前病人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全部消失。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SARS病情发展变化、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快速检测方法 诊断 治疗
  • 简介:脊髓损伤(SCI)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其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如何改善SCI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通过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生理学 排尿 电刺激 脊神经根 SCI
  • 简介: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研究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1周内有无发生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共17例)与无心绞痛组(B组,共12例).采用PhilipsSonos5500超声诊断仪和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①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为3/17(17.6%)明显低于B组(8/12,66.7%),P<0.001.②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异无显著性.A组为52.2mm,B组为55.0mm,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47.4mm)明显小于B组(55.5mm)(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③A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声学造影 评价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与心肌微循环 心功能
  • 简介: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成为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1].2003-04~2004-04,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情况,对其内在关系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探讨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超声诊断 微量蛋白尿 血管内皮依赖性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通常用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e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来反映GFR。目前认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是反映慢性肾脏病时GFR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我们测定了103例不同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以探讨血清CyS-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意义。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保守疗法因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且较经济,常被临床采用。1998~1999年,我们应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牵引,定位手法及功能锻炼等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平均51岁。病程最长4a,最短3d,平均2a零4个月。CT扫描均可见节段突出压迫硬背膜囊及神经根,其中L4~L5段34例,L5~S1段16例。均以腰腿痛伴右腿放射疼痛及麻木为主。其中19例腰椎侧弯畸形,31例直腿抬高试验低于50°。2治疗方法2.1腰部牵引治疗嘱患者仰卧位,将上下系腰带分别系紧患者胸膈上下及髂嵴上,并分别固定于上、下吊带上,用电动牵引床作水平线牵引。牵引力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力而定。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牵引力一般为0.5~0.8N,1次/d,30min/次,14d为1疗程。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 丹参注射液 功能锻炼 定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