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脊椎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2019 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 抽取 8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两组,每组 40 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操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评 估两组的脊柱功能,生活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 脊柱评分自己生活评分情况都不如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小 17.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20% 左右。结论:经过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有些很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深入教学医院调研基础上,指出护理协同育人应重视医教协同宣传,明确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 标签: 医教协同 护理教育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专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不过因为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文将对我国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专业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的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的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的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现状与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摘要】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对于刚进入肿瘤科临床的住院医师来说短期内不易掌握,作者主张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同时要求 住院医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培养他们影像诊断及科研能力,加强对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 肿瘤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l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CD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将CT、MRI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按Frizzera标准分类:10例颈部CD患者,局灶型7例(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1例);多中心型3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局灶型大多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周围伴或不伴有子灶或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颈总动脉同步,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弱,边缘斑点或条状小血管;MRI亦表现为单发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扫描,边缘多有索条状迂曲流空血管,2个病灶内有裂隙征,呈延迟强化。多中心型CD的影像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早期轻度强化,晚期中度强化。结论:颈部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尤其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浆细胞型CD则缺乏特征表现,确诊尚需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分析痛经患者的不同声像特点,探讨超声与痛经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痛经患者150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均行超声检查,分析痛经的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痛经在中医证型中以实证多,虚证少。不同中医证型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影像学类型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中以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占多数。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中医痛经的辨证施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中医临床进行辨证分型。

  • 标签: 痛经 辨证分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领域较广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随着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和深入,我们可以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学习,新医改也正影响着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结合新医改的现实案例,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学习积极性。

  • 标签: 新医改 卫生经济学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总结医学影像技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以对技师的培养有所帮助。方法在本院放射科开展影像技师教育模式探索,从理论、业务学习,科研培训,考核和奖励制度等方面对影像技师进行系统继续教育。结果影像技师的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实施系统继续教育两年来,技师对教学方式满意度高,诊断医师对技师业务能力评价明显增高,技师科研产出持续增多。结论合理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助于影像技师适应现代医疗体系的需求,全面发展。

  • 标签: 影像技师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应用免疫学治疗方法对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过的 76 例妇科肿瘤患者,并对其应用免疫学的治疗措施,观察其恢复、预后情况,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提出解决 方案。结果 接受免疫治疗的 76 例患者中 65 例妇科肿瘤患者症状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 6 例患者无效,其余 5 例患者在接受免疫 治疗措施后,出现发热的不良反应,但经改变免疫治疗方案及对其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应用免 疫治疗方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预后。

  • 标签: 妇科肿瘤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均见子宫器质性病变问题,常见患者存在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方面病情。已经绝经的患者内膜癌变率偏高,未绝经患者则多见其处于增殖期及分泌期内膜,内膜癌变率相当偏低。本文就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题,做出临床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1并行采集技术的原理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的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acquisition,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的数目,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的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

  • 标签: 相位编码 并行采集 K空间 灵敏度编码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 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 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1 例肺栓塞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确诊。 21 例患者均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其中不属溶栓适应症的 8 例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属溶栓适应症的 9 例行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对其中血液动力学差的中 / 大块肺栓塞 4 例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吸栓加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再加术后抗凝治疗。以临床、化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院外误诊率高达 77.8% ,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组 13 例,总有效率为 63.2% 。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观察溶栓效果与栓塞面积未见差异,而与发病开始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P<0.05 )。肝素抗凝 8 例, 1 例无效。结论:应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尿激酶对急性大块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窗越靠前疗效越好;对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应优选溶栓治疗。

  • 标签: 肺栓塞,血栓溶栓疗法,尿激素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中央部或某一象限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膨隆,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的角膜疾病。而不规则散光和锥体会导致视觉质量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延缓病变的发展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是矫治圆锥角膜的首要目标。目前矫治圆锥角膜的方法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手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即RGP,在配戴RGP镜片时,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的不规则面,眼的光学表面被前移至隐形眼镜表面,从而有效的矫正不规则散光,解决了眼屈光异常的问题,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在合适的验配后,利用RGP的材料特性,对圆锥角膜锥体进行一个轻微接触而对锥体不产生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延缓圆锥角膜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流程、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断和分型,评价RGP在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RGP在矫正视力和延缓锥体进展方面,是目前矫正圆锥角膜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圆锥角膜 RG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硬性透气性材料
  • 简介:【摘要】文章在阐述以人为本人事管理内涵的定义、特点以及要求的基础上,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吸引、培养卫生人才,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卫生 人事管理 卫生人才
  • 简介:摘要 :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 标签: 医学影像 影响物理 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