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临床检验科不合格检查样本的原因特征,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方法在本院 所有所开展临床检验过程中的不合格病例中,抽取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特点、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总结 最为常见的不合格因素、原因,积极进行预防。结果 收集相关情况之后发现一个特征, 90 份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产生不合格 的原因以凝血为最多,其次为样本量不足,然后还具体包括了容器错误、采集不规范、疑似污染、超出规定时间和信息不符,以 采集不规范导致相关问题的数量最少。结论 社区临床开展检验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凝血引起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最多,其发生 率占比相对较大一些,这与抽血工作、摇匀方法、实验数量等等都呈现着高度关联,通过针对性的因素防范,才能取得更好的工 作效果,避免相关风险的产生,保障检验学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社区医院 临床检验 血液样本 不合格原因 应对策略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后,胆汁性引流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后出现胆汁性引流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和肝亚段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检测栓塞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应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以1~3年生存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d死亡率为1.89%.51例(96.23%)患者Karnofsky评分术后增加10分以上,生存质量提高.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66.04%、43.40%.肝功能改善,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降低.结论: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治疗提高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肝细胞癌 丹参 肝亚段动脉 栓塞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和分析聚桂醇注射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72例肾囊肿患者行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聚桂醇组(n=39)和无水乙醇组(n=33)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抽尽囊,分别注入聚桂醇注射和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和97.0%(32/33)。治疗过程中,聚桂醇组5例诉轻微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显著低于无水乙醇组10例短暂刺激性腹痛和5例持续性腹痛、醉酒样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5%,15/33)(P〈0.05)。术后6个月随访,聚桂醇组治愈率82.1%(32/39),与无水乙醇组治愈率81.8%(27/33)相仿;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径〉8cm肾囊肿的治愈率为56.0%(14/25),显著低于≤8cm肾囊肿的治愈率100%(47/47)(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仿,其优势是硬化剂可保留在体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囊肿大小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