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DSA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费用高,而且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约66%行DSA的患者其目的仅在于冠心病的诊断,而不需要支架置入等进一步的处理。多层螺旋CT的应用,特别是64螺旋CT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而且明显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本文以DSA为标准,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 简介: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本文结合87例胸部扫描患者的CT轴位资料,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潜能。

  • 标签: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图像后处理
  • 简介:目的:分析64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
  • 简介:介入放射(interventionalradiology)是融合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微创性诊断和微创性治疗的一系列实用技术。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16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的部位、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由于积聚的淋巴液富含蛋白质,长期刺激引起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大量纤维组织替代脂肪组织,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硬化,形成典型的“象皮肿”。若合并感染使炎性渗出液增加,刺激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将破坏更多的淋巴管,加重淋巴液滞留和渗出,进一步增加感染机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淋巴水肿日益加重。

  • 标签: 淋巴水肿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 钙化 心电门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成人疑似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采取64螺旋CT检查,并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哪个方法的准确性更高一些。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对所有患者都先采取64螺旋CT检查,并进行B超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最终诊断准确率,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情况。结果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发现,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9例,剩余17例均为单纯性阑尾炎。进行两种检查诊断结果情况对比则发现,64螺旋CT最终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要更高一些(P<0.05),证明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结论 临床成人群体的急性阑尾炎诊断过程中,选取64螺旋CT检查的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带来的影响更加积极,最终准确率更高,可以更好的辅助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选用有关方法对于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影响积极。

  • 标签: 成人 急性阑尾炎 B超 64层螺旋CT 诊断应用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nuchaltranslucency,NT)厚度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8月期间的227名孕11~13+6周胎儿进行NT厚度标准测量,分析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结构及妊娠结局。结果NT厚度<2.5mm的胎儿中,染色体及结构正常211例,染色体或结构异常2例。NT厚度≥2.5mm的胎儿中,6例染色体异常(13-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3例、45X01例);3例结构畸形(胎儿多发性结构异常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1例孕20周前不明原因流产;4例无染色体及其他结构异常。正常胎儿的NT厚度呈正态分布,NT厚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厚,男性与女性的NT厚度差异无统计意义。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头臀长差异无统计意义;NT厚度异常胎儿的孕妇年龄大于NT厚度正常的孕妇。超声测量NT厚度值设为2.5mm时,检测胎儿早期异常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平衡,分别为80.0%和97.0%。结论NT厚度的标准化测量是一个早期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尤其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异常,对评价胎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筛查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异常
  • 简介:中药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含有多种白及素、少量挥发油、白及甘露聚糖等成分¨].在我国白及是最早用于放射检查的中药,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而且在影像的其他领域,白及也有广泛的应用.笔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及 影像学 中药 消肿 放射检查 现代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l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CD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将CT、MRI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按Frizzera标准分类:10例颈部CD患者,局灶型7例(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1例);多中心型3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局灶型大多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周围伴或不伴有子灶或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颈总动脉同步,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弱,边缘斑点或条状小血管;MRI亦表现为单发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扫描,边缘多有索条状迂曲流空血管,2个病灶内有裂隙征,呈延迟强化。多中心型CD的影像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早期轻度强化,晚期中度强化。结论:颈部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尤其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浆细胞型CD则缺乏特征表现,确诊尚需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肿瘤影像》杂志(CN31-2087/R)(原《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13年5月正式更名)是由复旦大学主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92年创刊,现为季刊。杂志办刊宗旨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肿瘤影像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成果,增进国内外肿瘤影像学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肿瘤影像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本刊欢迎原创性的论著、技术

  • 标签: 影像学 专业综合性 学术交流 理论与实践 学术期刊 医学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蜡泪样骨病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蜡泪样骨病的影像表现,其中22例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1例行SPECT-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单肢26例,双肢2例;单骨15例,同肢多骨11例,双肢多骨2例。X线表现:病变局限性于皮质内侧3例,弥漫性流注19例;骨皮质肥厚21例,骨髓腔变窄18例;跨关节生长11例;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团状不规则形钙化影。混合型15例,皮质外型4例,皮质内型3例。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变窄,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000HU,边界清楚。SPECT-CT表现:腓骨病变区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跟骨病灶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MRI表现: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匀或略混杂信号,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改变。结论:蜡泪样骨病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X线检查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和MRI有助于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及软组织情况;SPECT-CT为本病活跃性的判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肢骨纹状肥大 放射摄影术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盆腔肿块患者运用 CT影像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 2013年 10月至 2015年 1月收集的盆腔肿块病例中选取 86例充当试验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 B超与螺旋 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① 8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中经 CT检出者 80例,检出率占 93.0%,显著高于 B超的 75.6%,有统计差异( P<0.05)。②在定位病灶、判断病灶体积、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方面, CT的准确率是 97.7%、 96.2%和 100%,相比 B超的 89.5%、 86%和 75%明显更高,有统计差异( P<0.05)。结论对盆腔肿块患者行 CT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病情并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荐。

  • 标签: 盆腔肿块 CT影像学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128CTA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例行腹部血管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128CTA,分析128CTA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情况。结果:24例中18例为腹部动脉系统疾病,包括腹主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瘤1例,肝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总动脉钙化狭窄1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2例,髂动脉钙化狭窄2例,肾动脉钙化狭窄3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4例。2例下腔静脉系统疾病,包括下腔静脉瘤1例,下腔静脉血栓1例。4例门静脉系统疾病,包括门静脉癌栓2例,门静脉高压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结论:128CTA可准确诊断出腹部血管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 血管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Arte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有研究显示,80%~90%的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易漏诊、误诊[1].

  • 标签: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