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的转变,对医学理论进行预防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也随之逐渐改变。对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等带给预防医学的生机进行研究,并对在新世纪中预防医学所面临的困境及挑战进行探讨。

  • 标签: 预防医学,困境,挑战,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护理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76例,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共计80例,接受中医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1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患者来讲,在其接受临床治疗时配合中医辨证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的经费投入,没有统一性的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为社区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一年以来收治的 678 例传染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类建卡、统计、问卷以及简单提问,分析社区中传染病的特点。结果:病毒性肺炎占 68.14% ,流行性感冒占 18.14% ,同时儿童是社区传染病中的高位人群。结论:社区传染病应该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时的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社区预防免疫接种,进行教育传播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以提升预防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势,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探索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应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公共卫生工作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儿童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各57例儿童,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探讨两组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结果精细化护理干预组一类疫苗概率98.25%,二类疫苗接种概率73.6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3.47±0.34)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遵医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儿童预防接种 护理效果 遵医依从性 满意度 影响价值
  • 简介:随着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已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必不可少的诊断性药物,CT增强扫描所采用的碘造影剂较为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因为静脉注射速度快,碘造影剂浓度高,由于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质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如何预防和减轻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CT扫描 碘过敏 中西医结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病例人群调查和研究,得出狂犬病预防的对策。方法:对 408 例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 408 例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年龄分布多集中在 10 岁—— 50 岁,其中占 58.59% ;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农民居多,占 56.36% ;时间分布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夏季最多,高达 39.95% 。结论: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对策是加强狂犬病预防教育,狂犬病暴露后做到规范处理,在狂犬病暴露高发区要加强基础免疫。

  • 标签: 狂犬病 预防 流行病 教育 免疫
  • 简介:摘要 : 目的:调查龙口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种类、原因及其高发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龙口社区 300 名老年人的个人一般情况及易发疾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全部 300 名社区老年人中,有 168 名老年人在冬季为疾病高发期。结论:老年人患病常受季节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在老年人常见疾病高发季节,对社区老年人有针对性地治疗,并全面开展卫生宣教活动,减少老年人季节性发病。

  • 标签: 社区老年人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四维盆底超声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与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与POP发生相关。四维盆底超声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