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作者: 徐兴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屏山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四川 屏山 645350
  • 简介:目的:探究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及对并发发生率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严重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的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中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分析2组痔疮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严重痔疮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痔疮患者接受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并发发生率,且可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和康复时间,意义重大。

  • 标签: 微创痔疮手术;痔疮;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病医院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1-2015年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34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得细菌2017株,检出率8.3%,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后为100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4株(56.9%),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1株,31.8%)、链球菌(111株,11.0%)、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5.5%)、粪肠球菌(40株,4.0%)、屎肠球菌(15株,1.5%);革兰阴性杆菌381株(37.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8株,6.7%)、铜绿假单胞菌(61株,6.0%)、大肠埃希菌(58株,5.7%)、肺炎克雷伯菌(43株,4.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4株,3.4%)、阴沟肠杆菌(33株,3.3%);真菌54株(5.4%),白念珠菌占首位。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尚可;屎肠球菌耐药性较粪肠球菌强,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稍差。结论北京阜外心血病医院近5年血培养分离得革兰阳性球菌多于革兰阴性杆菌,分布较稳定,不同类型医院患者情况不同,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也会有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所在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患者男,29岁。因车祸致左下肢损伤截肢术后伴无尿3d,于2007年8月29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T37.3℃,BP139/92mmHg。神清,对答切题,右肘关节前部见约12cm×8cm瘀斑,右下肢后部见大面积瘀斑,右踝内上方见一长约6cm伤口,已缝合,少许渗出,左大腿残端伤口敷料渗血较多,周围皮肤青紫,心肺听诊无异常。

  • 标签: 毛霉病 多发伤 皮肤
  • 简介:寨卡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虽然在流产胎儿的标本中发现寨卡病毒的RNA,但寨卡病毒与流产的关系尚不明确。新生儿小头畸形已被证实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在此次巴西寨卡病毒的暴发流行期间,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但是,与寨卡病毒感染确定相关的小头畸形发生率尚不清楚。

  • 标签: 暴发流行期间 病毒感染 寨卡 妊娠妇女 指南 小头畸形
  • 简介:临床使用头孢洛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道并不少见。Furtek等回顾性分析了波士顿2所医院中接受头孢洛林治疗≥7d的成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展过程。排除基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1800/μL,接受化疗或者放疗的患者。纳入分析的6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0岁(24~93岁)。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头孢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成人患者 临床使用 平均年龄
  • 简介:目前缓链球菌感染已非少见,其感染诱因及临床类型有多种,但因缓链球菌血流感染导致长期发热的病例还鲜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缓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缓症链球菌 血流感染 治疗
  • 简介: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09,49:145。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仍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 处理
  • 简介: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PM)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对人和动物致病的青霉。PM为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AID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继发感染,引起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表现为咳嗽、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其流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泰国、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南方地区都有PSM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马尼菲青霉 败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患者26例,重症败血患者25例和败血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组(4.64ng/mL)和败血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组+重症败血+败血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的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李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多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而李斯特菌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更是少见于文献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社区获得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脑梗死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罹患结肠癌6个月。入院前66dK甲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造瘘还纳术+肠粘连松解术,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头孢菌素(具体不详)抗感染,术后6d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最高41℃,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脓毒血症 复发
  • 简介: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anthropi)是一类条件致病菌,自Appelbaum等报道第1例人苍白杆菌引起胰腺脓肿病例以来,其致病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学家的重视,我院2007年收治了2例人苍白杆菌致免疫功能正常人败血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女,23岁。因畏寒、发热伴咳嗽、咯痰、恶心、呕吐、腹泻11d入院。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5℃,伴畏寒、咽痛及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无寒战。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正常,予克林霉素、头孢呋辛等抗感染治疗4d,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4℃,并出现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伴腹泻,呈糊状或水样便改用奈康唑、利巴韦林和头孢吡肟治疗4d,腹泻好转,但仍有发热等其他症状,体温波动于38.0~39.5℃。

  • 标签: 人苍白杆菌 败血症 免疫功能正常人
  • 简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spp.)是定植在口腔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和宫颈炎等感染,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

  • 标签: 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新生儿败血症 质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