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总结教学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组建呼吸机支持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训,培训3个月后进行呼吸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考核。教学模式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应用能力,保障了呼吸机在临床的使用安全。

  • 标签: 呼吸机 三维教学模式 培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循证的前馈控制在耳鼻喉连台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数字随机抽样法于前馈控制实施前选取2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6个月选取200例为观察组,通过对耳鼻喉连台手术的风险循证,排查出高危风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前馈控制方案,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缺陷和风险隐患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安全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基于循证且适用于耳鼻喉连台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能有效降低连台手术的风险,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手术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耳鼻喉 连台手术 风险循证 前馈控制
  • 简介: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维持血液透析(血透)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起,在我院血透室围绕血透的各个环节开展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内容包括:规范血透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和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环节的风险控制和患者环节的风险控制。以2012年7月—2013年6月血透患者82例为对照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血透患者96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及穿刺针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透室的护理操作要求高、专业性强,加强血透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安全治疗与护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风险因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分析术中风险因素,并做好术中护理工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02±18.21)min;术中5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1例发生血管损伤出血,6例发生喉上、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气管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得到恢复;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本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中风险包括皮下气肿,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术野不清晰等,根据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23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交班时用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必须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比较《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可提高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预防控制的作用。

  • 标签: 急诊科 急危重病人交接单 院内转运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黄软膏外涂联合半导体激光机照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重度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3例紫癜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2组均进行皮肤护理,用中药外洗剂擦洗损伤部位,激光照射损伤部位30min,观察组加用黄软膏外涂损伤部位,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为90.9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软膏外涂联合激光照射重度皮肤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激光照射治疗,能显著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损伤 三黄软膏 激光照射 涂擦 护理
  • 简介:任何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胃肠以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障碍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1]。其有效治疗措施是手术开腹减压或延迟关腹[2],而减压之后何时关腹、如何关腹是临床难点。目前,最为热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真空辅助治疗装置进行开腹减压[3]。因真空辅助治疗设备材料价格昂贵,

  • 标签: 腹腔间隙综合征 腹内高压 负压吸引 三升袋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5所级甲等医院的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状况,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高血压病人健康状况评估表对40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体重指数(BMI)≥24kg/m^2216例(53.2%),男性腰围≥90cm90例,女性腰围≥85cm^222例;近1年血压控制情况得分1.69分±0.54分,250例(61.6%)血压不正常,16例(3.9%)血压非常不正常;心脏病发生率53.2%,脑血管病发生率21.2%;近1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费用≥1万元占69.0%,其中≥3万元占6.4%;32例(24.9%)病人近1年在医院住院的时间≥30d.[结论]高血压病人体重和腰围超标严重,血压控制不理想,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医疗费用高.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状况 自我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临床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AutarDVT风险评估表对21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DVT监测,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5.56%;术后24h高风险组患者DVT发生率高于低、中风险组(P〈0.05)。结论:高风险患者的发病率高于低、中风险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风险评估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0.05%聚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分别应用0.05%聚酮碘及生理盐水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第7天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05%聚酮碘冲洗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式吸痰 聚维酮碘
  • 简介:反馈式健康教育是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需作出反应,护士根据患者的反馈再次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即"宣教-反馈-再宣教-再反馈"的循环工作流程[1]。"无"人员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生活最低保险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人员[2]。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我省各市相继开展救治"无"人员的医疗工作,

  • 标签: “三无”患者 肺结核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启用和完善个人数字助理(PDA)功能:权限登录设置、信息同步化、分次实时执行医嘱、条码腕带双核查、医嘱查对、护理工作量统计功能。[结果]PDA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方式,优化了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和提高了现有的护理管理模式,节约了护理人力及纸张资源,杜绝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结论]在工作中仍需要临床护理工作者与信息中心不断沟通,不断完善和改进PDA,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

  • 标签: 三级甲等医院 信息系统 个人数字助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