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风痛的候分布、不同阶段变化规律与辨证施护。[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点实施辨证护理。[结果]第1观察点以风、痰为主}第2观察点以痰、血瘀为主;第3观察点以气虚、痰瘀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逐渐增加,火热、风逐渐下降,痰、血瘀一直较高。第1个、第2个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第3个观察点有阳虚。根据3个观察点候类型辨证施护,可使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结论]中风痛侯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是中风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缸候,完善中风病辩证施护。

  • 标签: 中风 证侯分布 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葫芦灸在脾胃虚寒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70名脾胃虚寒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接受葫芦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应用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脾胃虚寒评分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CM脾胃虚寒评分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在两方面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葫芦灸是一种在脾胃虚寒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和高安全性的替代或补充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脾胃虚寒证,葫芦灸,生活质量
  • 简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等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易发展为腹膜炎、休克等,病死率高.我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共收治2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病人,经治疗和中医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中医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肝胆湿热证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将穴位贴敷护理应用到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中,对其作用、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9月,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护理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共5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接受穴位贴敷护理,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眩晕状态量表(DHI)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低,而其总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高,P

  • 标签: 眩晕 护理 穴位贴敷 常规护理 风痰上扰证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21年2月-2021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的脾胃气虚患者150例,按照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75)和参照组(n=75),参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手段,观察组在传统药物治疗手段基础上增加四君子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67%,远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 脾胃气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带下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带下(湿热瘀结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穴位埋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带下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较为凸显,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穴位埋针中医适宜技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埋针 湿热瘀结型 腹痛 治疗有效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院内颈项部疼痛、眩晕患者中实施耳部刮痧联合头部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颈项部疼痛、眩晕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62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实施耳部刮痧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由统计学系统对治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结果P值不足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方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等各项数据信息更佳。结论:实施耳部刮痧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有助于颈项部疼痛、眩晕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耳部刮痧 头部穴位按摩 颈项部疼痛 眩晕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辩证治疗在骨科术后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22.8-2023.12我院收治的60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中医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以及恶心呕吐程度。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中医药辩证治疗 吴茱萸 骨科术后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对其中医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中医穴位按摩,并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中医候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中医候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高血压 中医证候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部红外线照射加穴位敷贴治疗阳虚老年便秘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到2023年9月,选取100例阳虚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部红外线照射加穴位敷贴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中医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虚老年便秘联合应用脐部红外线照射加穴位敷贴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候,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便秘 阳虚证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脐部红外线照射 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穴位按压配合中药足浴在心脾两虚不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本项研究当中收集了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时间范围中我院内收治的112例心脾两虚不寐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常规组(n=56)和研究组(n=56)。常规组护理期间仅采取穴位按压的方式,研究组护理期间采取穴位按压和中药足浴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睡眠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常规组患者护理之后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患者,两组间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心脾两虚不寐患者实施穴位按压配合中药足浴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穴位按压 中药足浴 心脾两虚证不寐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医药物熏蒸疗法在肛肠科湿热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湿热病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常伴有腹泻、便秘、肛门疼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中医药物熏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潜在的疗效,但其在肛肠科的应用尚未充分研究。通过对相关病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中医药物熏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湿热病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药物熏蒸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分析其在湿热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中医药物熏蒸疗法 湿热病证 肛肠科 护理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候的针灸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90名老年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基于候的针灸护理干预。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分,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在PSQI和SF-36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SQI得分显著降低,SF-36得分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候的针灸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失眠 针灸护理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论文深入研究了中医药物温经理疗在肛肠科寒湿病患者中的应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温经理疗能有效改善寒湿病患者的症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通过促进体内经络的畅通和温暖,消除湿寒邪气的侵袭,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论文还深入分析了温经理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肛肠科寒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研究为中医药在肛肠科领域的应用拓宽了视野,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为临床实践和疾病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 标签: 中医药物,温经理疗,肛肠科,寒湿病证,治疗方法
  • 简介:介绍了实施护理会诊制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护理会诊制度,成立护理会诊小组,不断强化护理技术协作和会诊意识,在科内、科间及院间实施护理会诊。认为护理会诊制度促进了专科护理建设,使护理新技术得到了及时的应用及推广,解决了临床护理疑难问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 会诊 管理